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第七章:修正模型

天文社活动后的第一次画室 session,林澄带来了一份全新的观察计划。她不能再依赖那些失真的二手数据,必须为江述建立一个基于一手观察的、动态更新的“江述行为修正模型”。

她坐在那把熟悉的椅子上,姿态比第一次放松了许多。平板电脑依旧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但这次她没有急于记录,而是更注重观察本身。

“今天可以说话吗?”她主动开口,打破了画室惯常的静谧。这是她新策略的一部分——在“自然互动”中采集语言数据和微表情。

江述正在调色,闻言手指顿了顿,抬眼看了她一下。“可以。”他语气没什么波澜,“只要不影响你保持姿势。”

“不会。”林澄开始执行预设的“对话采集脚本”,“江述学长,除了画画和天文,你还有其他比较固定的爱好吗?”

“看书。散步。”他回答得言简意赅,目光回到画布上。

【数据记录:偏好安静、独处类活动。与‘高冷’标签存在弱相关。】 林澄在脑中默默更新。

“你似乎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她继续追问,试图验证假设。

“不是不喜欢,”他蘸取一点钛白,在画布上轻抹,“只是觉得多数社交产生的信息熵过高,价值有限。”

【信息熵?】 林澄微微一怔。这个来自信息论的术语,从一个艺术生口中如此自然地说出,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违和感。她数据库里关于“艺术生”的标签似乎也需要修正。

“你懂信息论?”

“略知一二。”江述的语气依旧平淡,“艺术创作的本质,某种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筛选、编码与传递。高效传递情绪和思想,需要低熵值。”

林澄沉默了。她发现,她之前试图用简单的“感性”、“理性”标签来区分他们两人,可能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江述的感性之下,埋藏着严谨的逻辑;而她的理性之中,又何尝没有感性的驱动(比如她对“完美数据”的执着)?

【模型修正:目标C-JS并非单纯的‘感性个体’,其思维模式存在显著的理性底层架构。】

接下来的时间,林澄没有再刻意提问。她只是安静地坐着,观察他作画时的细微表情,聆听画笔的声音,感受着画室里那种让她心率下降的安定氛围。

session 结束,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江述却叫住了她。

“这个,”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速写本,“或许对你的‘研究’有帮助。”

林澄疑惑地接过。“这是?”

“一些平时的练习和想法。”江述已经开始清洗画笔,背对着她说道,“算是……‘高价值样本’的原始数据备份。”

林澄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她道了谢,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迫切,离开了画室。

回到宿舍,她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速写本。里面果然如他所说,是大量的素描、构图练习、色彩笔记,但更多的是……随笔。

有些是观察记录:

“三月十五日,图书馆东角,下午三点的光影穿过百叶窗,在书上切割出完美的几何形状,像一首无声的协奏曲。”

有些是创作思考:

“试图捕捉‘等待’的情绪。空椅子,倾斜的光线,以及地上逐渐拉长的影子。缺失的主体比存在的主体更具表现力。”

而更多的,是一些零碎的、仿佛意识流般的句子:

“宇宙的浪漫在于,它庞大到足以容纳所有可能性,却又精确到让两颗星球在既定轨道上永不相遇。”

“逻辑是骨骼,情感是血肉。最好的作品,两者缺一不可。”

“她试图用数据定义星空,却忘了自己眼里的光,才是所有星图的起源。”

看到最后这一句时,林澄的手指猛地僵住。这句话没有标注日期,墨迹看起来很新。

【数据冲击:目标C-JS可能早已深度洞察观测者的研究动机与内心矛盾。】

【关联分析:速写本内容显示,目标具有极强的洞察力、逻辑思维与内省特质,与‘修正模型’初步吻合。】

【异常状态:观测者感到面部温度升高,心率加速,数据分析流程中断。】

林澄“啪”地一声合上速写本,仿佛被烫到一般。

她原本以为自己在构建他的模型,可现在看来,他似乎早已将她置于他的观察之下,甚至……理解了她那用数据构筑的世界的运行方式,以及其下的漏洞与渴望。

她打开电脑,调出“江述行为修正模型”的文件,光标在闪烁,她却一个字也输入不下去。

那个由冷静、客观的数据构成的框架,似乎无法容纳一个会说出“她眼里的光才是星图起源”的复杂个体。

她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需要被解析的难题,而是一个正在与她进行深层对话的灵魂。而这场对话,正在她坚不可摧的理性世界里,引发一场无声的海啸。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