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继续道:“昔日晋文公 ** 秦国,娶了自己的亲侄晋怀公子圉之妻怀嬴,却无人指责。晋文公尚能如此,何况主公与刘瑁并无血缘?何须顾虑礼法?”

“既如此,便依你之言。”

被**说服后,刘备最终应允婚事。

通过联姻,刘备与益州豪族加强联系,稳固根基。

**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不久后,他又与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人共同制定《蜀科》,整顿蜀地军纪废弛、法度不严的局面。

另一边,刘焉对刘璋说道:“记下许靖,寻个合情合理的由头除掉他。”

刘焉自知时日无多,想趁此机会教导软弱的儿子。

“孩儿明白。”刘璋应道。

府中的刘瑁目睹这一切,面色阴沉。

“刘备竟敢夺我妻子!”

任何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另嫁他人,都会怒火中烧。

——

**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取汉中后,留夏侯渊、张郃镇守,随即撤军。消息传来,**独自求见刘备。”

**

谋士**来到刘备面前,拱手说道:”主公,曹操拿下汉中后没有乘势进攻益州,必是后方出了变故。夏侯渊、张郃都是武夫,智谋不足,此时夺取汉中最是合适。”

刘备犹豫道:”益州新定,民心未安,现在就出兵是否太急?”

**肃然道:”汉中必须拿下。其一,可北上讨伐曹贼;其二,可西取凉州;其三,能拱卫益州门户。”

“此言极是。”刘备点头应允,随即亲率大军出征。

战事并不顺利。黄忠等人劝道:”主公,暂且退兵吧。”

“岂能未战先退?”刘备执意不退。曹军箭如雨下,数支利箭已射至刘备马前。

**突然挺身而出,箭矢落在脚边仍面不改色。刘备急呼:”快躲开!”

**回头道:”主公尚且不惧,我何惧之有?”刘备叹息:”罢了,我们一起撤。”二人这才退兵。

众将士无不为**的胆识所折服。

锋利箭簇再逼近分毫,**便会被扎成筛子。

纵使如此,**仍面不改色。

这般胆识令人叹服。

“好个法孝直,甚合孤意。”

安喜县内,观望着影像的刘备龙颜大悦。

“此子倒是会把握战机,却仍小觑了夏侯渊与张郃的本事。”

陈留城中,曹操低声自语。

此时楚云的解说再度传来:

“建安二十四载正月,刘备再度挥师汉水之畔。

大军渡过沔水后,屯兵于定军、兴势两山之间的要冲。

自此进军汉中需攻克两处要塞:

东路广石由张郃驻守,

南路走马谷归夏侯渊管辖。

**献上声东击西之策。”

影像里**向刘备进言:”主公可遣十支精锐,每队千人,夜半轮番袭扰广石。

待张郃军疲于应对,必向走马谷求援。

届时集中兵力强攻夏侯渊,定可大破敌军。”

“善,就依军师妙计。”

刘备采纳建议,派出十支劲旅轮番猛攻广石。

张郃亲率卫队死守,虽暂保据点不失,然蜀军昼夜不息的车轮战终难持久。

为保要塞,张郃只得向夏侯渊告急。

夏侯渊闻讯即刻分兵驰援。

潜伏多时的探马将情报传回蜀营,刘备按**谋划偷袭走马谷。

并 ** 焚毁营前防御工事。

夏侯渊见状亲率部众出营救火。

“主公,破敌良机已至!”

**见势立即进谏。

“好!汉升,你带兵从后突袭。”

刘备下令。

“遵命!”

黄忠领兵出击,大破曹军,斩杀夏侯渊。

不久,曹操亲率大军进逼汉中。

**向刘备献策:“主公,曹军势大,不宜硬拼。我们只需扼守险要,待其粮草耗尽,自然退兵。”

刘备听从**的计策,避而不战。

数月后,曹操果然撤军。

刘备夺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封**为尚书令兼护军将军。

建安二十五年,**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刘备悲痛不已,连日哀哭,追谥**为翼侯。

后来刘备为替关羽 ** ,执意伐吴,群臣苦谏无果。

章武二年,蜀吴夷陵之战爆发,蜀军惨败,退守白帝城。

诸葛亮望着溃军叹息:“若**尚在,定能劝阻主公;纵使劝阻不成,随军东征,也不至有此败局。”

画面戛然而止。

“纵观**一生,虽短暂却璀璨。他助刘备取益州、立根基,奠定霸业,深刻影响了天下格局。

**虽不擅政事与统兵,仍瑕不掩瑜。

谋士榜第十一名 扶风**

战略:★★★

战术:★★★

其他:★

影响:★★★★

总分:11星”

荧幕画面消散。

“天妒英才,早逝可惜。”

“若如程昱、董昭般长寿,天下大势或未可知,其排名亦当更进。”

刘备的谋士宿命实在令人唏嘘。徐州的陈群、被曹操强夺的郭嘉、英年早逝的庞统与 ** ,莫非真应了那句”克谋士”的传言?

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叹息声此起彼伏。

安喜县城内,刘备深深吸气,暗下决心:”既知天机,定要设法为谋士们延寿。”

再高明的计策,若谋士早逝又有何用?唯有活着,方能运筹帷幄。

“兄长,那黄忠究竟什么来头?”张飞对斩杀夏侯渊的老将格外好奇。

“许是某处收得的将领罢。”刘备心不在焉地答道,此刻他满心都在盘算几位谋士的事,对影像中的老将并未上心。

正赶往东阿的夏侯渊面色铁青:”本将竟命丧老卒之手?”他暗自立誓下次相遇定要雪耻。由于未见交战过程,他认定是中了埋伏才遭暗算,绝不承认武艺会不如白发老将。

东武阳城,刺杀程昱的死士无功而返。首领向陈宫复命:”那程昱似有预知,早已逃遁。”

陈宫略显诧异,随即摆手:”无妨。”自程昱以 ** 充军粮的恶行曝光后,他就没指望能轻易得手。

“继续大张旗鼓追捕,但要留活口。再派二十人监视陈留,若见程昱投曹,速来禀报。”陈宫另有盘算。

死士领命而去。只要程昱走投无路投奔曹操,陈宫就能借此令曹程二人在兖州身败名裂。

陈留城内,曹操目光深沉。

“这刘备,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眼下公布的十二位顶级谋士,最出色的尽数归于他与刘备帐下。

拥有如此众多能臣辅佐,刘备必将成为他未来最强劲的对手。

他心头掠过一丝杀意,但转瞬即逝。

且不说此刻难以寻得刘备踪迹,即便寻得,也未必能取其性命。

当年黄巾之乱,刘关张仅率五百乡勇便大破五万黄巾军的壮举,他早有耳闻。

当务之急,是要在兖州立足,应对陈宫与当地士族的压力。

此时,楚云的声音再度传来:

“谋士榜第十位,广平沮授。”

光幕中显现出一位羽冠纶巾的文士,眉宇间正气凛然,颌下蓄着短须。

冀州别驾府内,沮授凝视着光幕中的自己,神色凝重。

从先前影像中,他已得知韩馥将让位袁绍,自己很可能转投袁绍麾下。

但袁绍显然非明主之选,他正思索另投明君的打算。

如今被公布上榜,韩馥定然不会轻易放人。

思及此处,他轻叹一声,继续仰望天际的光影。

冀州府衙,韩馥喜形于色:”未曾想我帐下别驾竟有此等才华。来人,备马!”

前 ** 刚任命田丰为从事,正商议驱逐袁绍之策。

原本对这位别驾并未特别重视。

谁料其在谋士榜的排名竟超越田丰。

如此大才在侧,他必须亲自请来 ** 大业。

此时,楚云的叙述声再度回荡在空气中。

沮授,表字公与,出生于广平郡。年少时胸怀宏伟抱负,精通韬略谋算。汉灵帝光和年间曾两度出任县官,后升任冀州别驾,最终辞去官职归隐故里。在韩馥主政冀州时期,重新被征召为别驾从事,不久便受封骑都尉军职。

初平二年,韩馥轻信郭图等人谏言,意图邀请袁绍共同执掌冀州大权以抗衡幽州公孙瓒的军事威胁。面对这个重大决策,沮授提出了激烈反对意见。

光影浮动间,只见沮授正色对韩馥拱手进言:”主公明鉴,我冀州虽非辽阔疆域,却能征调百万雄师。仓廪充实,纵使十年战事亦不愁粮饷。反观袁氏本初,不过是个寄居渤海的客将,麾下仅有万余残兵,全靠主公庇护才得以存续。此人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孩,只要断绝粮草供给便能使其自灭。若允其入主冀州,必将架空主公权柄。”

韩馥却抚掌而笑:”先生过虑了。吾本为袁氏故吏,与袁家世代交好,本初岂会负我?”无论沮授如何据理力争,韩馥始终固执己见。最终沮授黯然叹道:”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冀州基业早晚易主。授继续留任已无意义,恳请恩准辞官归乡。”

这段历史场景令观者无不扼腕叹息。天下人皆议论纷纷:韩馥这般昏聩无能,竟将忠心谋士的逆耳忠言当作耳边风,终究难逃 ** 丧家之下场。

渤海郡城内,袁绍凝视着虚幻画面,眉宇间浮现深深忧虑。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韩馥确实未曾采纳沮授谏言。但如今时移世易——既然韩馥已预见未来变局,必定会重用沮授等谋士,更不可能再拱手让出冀州统治权。

更令袁绍寝食难安的是,当世两大智囊田丰与沮授若俱为韩馥所用,自己想要夺取冀州疆土,恐怕要比登天还难。而此刻的现实画面里,韩馥已亲自来到别驾官署,正向沮授行郑重拜谒之礼。

“未曾想先生有这等才华,先前多有怠慢,还望先生海涵。”

为招揽贤才对抗袁绍,他这次确实放下了身段。

换作平日,堂堂州牧怎会对属下行这般大礼。

沮授虽不认为韩馥是明主,但面对如此礼遇,自然要有所回应。

连忙起身还礼:“主公这般实在折煞属下。”

韩馥恳切道:“先生大才,如今袁绍对我冀州虎视眈眈,还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本打算观望天命的沮授,此刻却难以推辞——事实上也容不得他拒绝。

看似温情的邀请背后,拒绝的代价他很清楚。

况且从田丰的预言中,他已看出袁绍亦非良主,不如暂且栖身韩馥帐下,日后再做打算。

见沮授应允,韩馥喜形于色,亲自将其迎入州府,拜为骑都尉。

得此二人辅佐,韩馥心中稍安。

此时预言再起:

“韩馥引袁绍入冀州后反被夺权,最终投奔张邈。”

“袁绍得势后征召沮授为从事,使其再度出仕。”

“董卓西迁后,袁绍向沮授问计。”

画面中,袁绍正色道:“如今天子蒙尘,我袁氏世受皇恩,欲匡扶汉室。望先生效管仲、范蠡之智,助我平定乱世。”

沮授拱手答道:“将军弱冠显名,当年独拒董卓风骨令人钦佩。”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