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在 ** 行赏时,献计有功的杨牧居首功,其声望甚至超过谋士戏志才。新投奔的荀彧、程昱等人也获得相应封赏,但资历尚浅。此外,泰山郡的于禁率数百乡勇来投,因精通兵法被任命为点军司马。

然而百万人口的骤然涌入带来诸多问题:这些历经战乱的民众习性彪悍,治安案件频发;兖州财政更因突增的粮食需求承受巨大压力。虽然已推行屯田制,但春季播种的粮食需等到秋季才能收获,期间还要应对周边陶谦、袁术等势力的威胁,以及境内匈奴余部与黑山残军的袭扰。这段过渡期令曹操面临严峻考验。

曹操时时戒备,粮草攸关存亡。

军中断粮,不战自溃。

戏志才推算,存粮难撑到秋收。

粮草已成燃眉之急。

“文若,兖州世家可愿相助?”

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素有威望,曹操特命其督办粮饷。

“各世家推说黄巾劫掠,存粮不足,恐难足数。”

荀彧面有愧色,首件差事便未尽如人意。

“哼!果然如子唯所言,皆是忘恩负义之徒!先前黄巾犯境,日日求我出兵,粮草输送不绝。如今危局方解,索要军粮便百般推诿!”

曹操忆及当日百万黄巾南下,刘岱战死后,世家们唯恐兖州失守,恳求出兵时许诺万千。如今危机解除,竟翻脸相向,不由想起杨牧先见之明。

程昱冷然道:”既如此,不如择一二世家查抄,余者自当震慑。”

如此一来,岂不让天下士人心寒?日后如何取信于众?

程昱冒进的提议当即遭到荀彧驳斥。

曹操原有些意动,经荀彧点醒后也察觉不妥。

“明公。”

“子唯曾言要为明公献地、献兵、献人、献财,如今正值财用匮乏之际,不妨听其见解。”

戏志才笑视杨牧,向曹操进言。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俱聚焦于杨牧。

曹操亦侧目而视,忆起其当日承诺,此刻岂非履约良机?

“子唯。”

“时机成熟,请速道来。”

昔日杨牧初投曹营时,为展才学,曾设四步方略助曹操崛起。

首献疆土。

今曹操已据五十郡县,贵为兖州牧。

次献兵卒。

百万青州黄巾归顺,精选得三十万劲旅。

再献贤才。

既引荀彧这等王佐之臣入幕,又收百万黄巾充实地力。

唯余献财之策未践,恰解当前粮饷之困。

“四步献财!”

“马无夜料不壮,人无暴利不富。欲解粮草之急,当取非常之财!”

闻得此策竟与程昱雷同,曹操以为又要对士族用强,顿显失望神色。

“子唯高见!”

“欲解燃眉之急,唯有向世家大族征调粮秣。”

杨牧与程昱意见一致,后者立即出言表示赞同。见杨牧持有相同看法,戏志才、荀彧等人不禁眉头紧锁。

“诸位理解有误。”

杨牧含笑解释道:”我并非要对兖州世家采取行动,真正的目标在外部势力。豫州尚有大量黄巾余部盘踞,他们与屡遭挫败的青州黄巾不同,积攒了丰厚资财。再看徐州陶谦,此人虽任用臧霸、孙观等将领阻截青州黄巾,使徐州成为安定之地,还推行屯田政策,委派糜竺掌管军需,但如今他年事已高,宠信奸佞疏远贤臣,早非当年英主。”

“如此丰饶之地,主公若不取之,岂非违背天意?”杨牧斩钉截铁的声音在厅内回荡,”豫州!徐州!”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杨牧真正的意图是要夺取这两地的资源。

荀彧沉思后赞同道:”确实,豫州黄巾残党多年劫掠必藏巨资,徐州更是毗邻兖州的天然粮仓。”但他随即话锋一转:”可陶谦与主公同为汉臣,若无朝廷诏令兴兵讨伐,恐失大义名分。”

这番话引起众谋士的共鸣。这个时代,行事最重名分二字。正如当年董卓入洛阳假借勤王之名,十八路诸侯也是打着讨逆旗号会盟。即便是后来称帝的袁术,终因名不正言不顺而功败垂成,徒留千古骂名。

袁术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他缺乏正当名分,擅自称帝,让各路诸侯有了出兵讨伐的借口。

如今曹操虽为兖州牧,掌管当地的军政大权,却无权对徐州等地发兵。

“师出无名?”

杨牧微微一笑:”谁说我们要攻打徐州?”

“子唯!”

“有话直说,别卖关子。”曹操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这位军师什么都好,就是总喜欢故弄玄虚,让人心痒。

“明公。”

“若我所料不差,短则三五日,长则半月,陶谦和袁术必会联手进犯兖州。”

“什么?”曹操大惊,”袁术和陶谦要打兖州?为何?”

他们刚收编青州黄巾,正忙于稳固实力,根本无暇再战。袁术和陶谦兵力雄厚,若同时来犯,对尚未完全站稳脚跟的曹操将是巨大挑战。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再无翻身可能。

“主公莫非忘了?董卓退守长安后,中原分为袁绍、袁术两派。当初您能任东郡太守,全赖袁绍举荐,自然被视为袁绍 ** 。”

“如今袁绍在与公孙瓒的冀州之争中占据上风,又派周昂夺取袁术的豫州,虽被孙坚击败,但公孙瓒和袁术岂会坐以待毙?”

“兖州毗邻冀州,袁术若想对付袁绍,必定先拿您开刀。作为袁术盟友,陶谦自然也会出兵。”

听完这番分析,曹操脸色阴沉。

明明是袁绍招惹的祸端,为何要他来承担?

袁绍的过失,与我曹操何干?

你们不去讨伐袁绍,反倒调兵来攻我,实在荒谬。

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等谋士亦收敛笑意,察觉事态严峻。

虽曹操新纳百万青州黄巾,又从中精选三十万青州军,看似声势浩大。

然而细究之下,此时这些兵力非但不成优势,反成拖累。

其一,新编黄巾士卒匪气未消,难以约束,战力堪忧,此前交锋已暴露其不服军令的弊端。

这意味着三十万青州军形同虚设,甚至可能成为累赘。

换言之,曹操眼下真正可用的战力,仅自身训练的三万精锐,加之鲍信部众,总计不过五万余人。

反观南阳袁术、徐州陶谦,各自拥兵皆逾五万,单就兵力已形成压制之势。

若二人真如杨牧所言联手伐兖,对曹操而言无异灭顶之灾。

“主公。”

“不论子唯推测是否属实,即便袁术、陶谦合兵来犯,我等亦有应对之策。”

戏志才略作沉吟,复现从容之色。

“若二敌联袂而来,志才可有良策?”

“袁术既结陶谦为盟,主公亦可联荆州刘表制衡。南阳乃荆州门户,刘表岂容袁术坐大?”

“只需说动刘表断袁术后路,其军必不战自乱。”

“至于陶谦,徒有虚名,不足为虑。若敢犯境,略施小计便可令其溃逃。”

作为曹操早期首席谋臣,戏志才深谙兵法,一眼洞穿袁术命门。

至于徐州的陶谦,戏志才从不把他当回事。

“刘表呢?”

“志才说得对,我必须提前谋划,以防万一。”

听完戏志才的分析,曹操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他立即吩咐准备笔墨,亲自写就书信,派心腹快马加鞭送往荆州。

豫州境内。

汝南城中。

孙坚刚击退前来争抢豫州的周昂,就收到袁术来信,马上召集心腹商讨出兵事宜。

“主公。”

“袁术向来诡计多端,他的话不可轻信。如今我们已得传国玉玺,理应返回江东暗中发展。”

“何必听从袁术调遣,平白得罪荆州的刘表?”

作为孙坚麾下头号大将,程普对袁术的命令极为抵触,不愿因此得罪荆州而影响江东之行。

原本他们的计划是摆脱袁术控制,回到起家之地江东,联合当地世家大族,凭借长江天险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袁术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我自然不会轻信。”

“但若退回江东,虽可据守一方,将来却难以问鼎中原。”

“荆州与江东相邻,若我能拿下此地,便可进图中原,退守江东。”

“如此,方能成就伟业!”

孙坚能从一介武夫成长为江东霸主,靠的不仅是勇武,更是过人的韬略。他的眼光比程普更为深远。

程普只想着偏安一隅,凭借天险安稳发展。

但孙坚志在天下。

他要的是逐鹿中原,一统山河。

所以孙坚不愿退回江东,而要同时掌控荆州与江东,形成攻守兼备之势。

袁术恰好给了他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使他能毫无顾忌地攻打荆州,这简直是老天送来的机会,孙坚当然不愿错过。

“主公。”

“既然袁术要我们攻取荆州,不如趁此机会再敲他一笔?”

黄盖揣摩到孙坚的心思,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哈哈哈……”

“果然懂我的还是黄盖啊!”

孙坚听罢大笑,正如黄盖所言,他确实想借机从富得流油的袁术手里多捞些好处。

反正攻下荆州后,他便会与袁术彻底翻脸,何必再给袁术留什么情面?

“主公。”

“何时发兵攻打荆州?”

韩当一脸郑重,早已摩拳擦掌。

“等袁术的粮草物资一到,立刻出兵!”

“若是如此,属下这就去准备!”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抱拳领命,各自退下整军。

“刘表!”

“昔 ** 与袁绍联手断我退路,今日我必夺你荆州,一雪前耻!”

……

南阳。

“可恨!”

“孙坚不过是我袁家的一条狗,竟敢借机对我漫天要价?”

“真以为顶个‘江东猛虎’的名号,就能耀武扬威了?”

收到信使回报,得知孙坚竟敢狮子大开口,袁术气得拍案而起。

“袁公息怒。”

“孙坚向来如此,观其面相便知此人狼子野心。”

“传闻他在洛阳私藏传国玉玺,野心昭然,屡次流露叛离袁公、回江东自立之意。”

“如今索要巨额物资,必是存了与袁公决裂之心,想白占便宜再翻脸。”

谋士阎象捋着山羊胡,淡然说道。

“孙文台!”

“此人果然心怀不轨,竟妄想趁乱谋利,将算盘打到我身上,简直自寻死路。”

“来人!”

“即刻集结兵马,我要讨伐孙坚!”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