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秋收后的山村像被撒了把金,晒谷场的稻草堆成小山,老槐树上挂着红绸,风一吹就飘得像团火苗。王大娘挎着竹篮从石屋前过,看见李伯正帮阿砚补衣裳,隔着篱笆喊:“李伯,下午晒谷场有小比,让阿砚也去凑个热闹呗!”

李伯手里的针线顿了顿,抬头看向晒谷场的方向 —— 每年秋收后,村里都会让半大的孩子比爬树、搬石头,赢了的能得张婶做的糖糕,是孩子们最盼的事。他回头看阿砚,孩子正蹲在地上逗蚂蚁,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眼里藏着点期待。

“阿砚,想去吗?” 李伯放下针线,摸了摸他的头。

阿砚抬起头,手指绞着衣角:“想…… 可爷爷说,不能让别人看到我不一样。” 他想起上次野熊袭村后,村民对他的态度好了些,可 “妖童” 的影子说不定还在心里,要是小比时不小心露了灵气,又要被说闲话。

“去看看也好,就当玩。” 李伯犹豫了半天,还是点了头,“咱们不跟人争输赢,就看看热闹,要是有人欺负你,爷爷在呢。” 他也想让阿砚多接触同龄人 —— 这孩子从记事起就躲在深山,连个一起玩的伙伴都没有,这次小比人多,或许能让他开心些。

午后的晒谷场早围满了人,孩子们穿着新补的短褂,在稻草堆旁追闹,大人们坐在槐树下聊天,手里剥着刚收的花生。阿砚跟着李伯走进人群,立刻被小石头拽住了胳膊:“阿砚!你也来啦!等会儿咱们比爬树,我肯定比你快!”

小石头比阿砚大两岁,去年爬树还赢了村里的大孩子,此刻胸脯挺得高高的,像只骄傲的小公鸡。阿砚被他拽着,嘴角忍不住弯起来:“好啊,咱们比一比。”

—— 爬树我能行,就是不能用太多灵气,得跟小石头差不多快才行。

没过多久,张大叔敲着铜锣喊:“小比开始咯!第一样,爬老槐树,谁先摸到树顶的红绸,谁赢!”

孩子们立刻围到老槐树下,摩拳擦掌。老槐树有两丈高,树干光溜溜的,只有高处才有几根能抓的枝桠,往年能爬上去的孩子没几个。小石头第一个站出来,搓了搓手心,“噌噌” 就往上爬,爬到一丈高时,还回头冲阿砚咧嘴笑。

阿砚等前面两个孩子都试过后才上场 —— 他抬头看了看树顶的红绸,指尖悄悄渡了丝灵气到掌心,让皮肤更贴树干。他没像小石头那样急着往上冲,而是找好枝桠的位置,一步一步稳着爬,速度不快不慢,刚好跟在小石头后面。

“阿砚,你快点啊!” 小石头在上面喊,手里已经够到了一根粗枝桠。

阿砚应了声,指尖微微发力 —— 灵气顺着掌心传到树干,像有只无形的手托着他的脚,他轻轻一蹬,身体就往上飘了半尺,刚好跟小石头齐平。小石头愣了愣,刚想加速,却没抓稳枝桠,差点滑下去,阿砚伸手拉了他一把:“小心点。”

“谢…… 谢你!” 小石头脸一红,也不敢再急,两人并肩往上爬。快到树顶时,红绸就在眼前,小石头伸手去够,却差了半寸,阿砚见状,悄悄用灵气帮他托了托胳膊,小石头 “嘿” 一声,终于摸到了红绸!

“我赢啦!” 小石头兴奋地喊,从树上滑下来时,还拉着阿砚的手,“阿砚,你爬得也很快!下次咱们再比!”

阿砚笑着点头,心里松了口气 —— 幸好没露馅,还帮了小石头,这样就不会有人觉得他奇怪了。李伯坐在槐树下,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手里的花生壳都捏碎了。

第二样比的是搬石头 —— 晒谷场角落堆着几块磨盘大的青石,谁能把石头搬到三丈外的草堆旁,就算赢。村里最壮的孩子叫虎子,比阿砚高半个头,胳膊上有淡淡的肌肉,他走到青石前,扎着马步,“嘿” 地一声就把石头抱了起来,走了两步却晃了晃,石头 “咚” 地砸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

“我来试试!” 阿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他知道自己的力气比普通孩子大,是灵气悄悄滋养了筋骨,可这石头比他想象的重,要是不用灵气,肯定搬不动。

—— 只用一点点,就一点点,让别人觉得我是 “使劲” 才搬动的。

阿砚蹲下身,双手抱住石头,悄悄往手臂渡了丝灵气,让肌肉更有力。他深吸一口气,腰腹发力,石头竟被他稳稳抱了起来!周围的孩子都惊呼起来,虎子也瞪大了眼睛:“你…… 你怎么这么有力气?”

阿砚咬着牙,慢慢往前走,故意走得有些晃,像是用了全身的力气。走到草堆旁时,他 “咚” 地放下石头,手心里全是汗,假装喘着气:“我…… 我平时帮爷爷搬柴,练出来的。”

李伯连忙走过来,递过水壶:“慢点喝,别呛着。” 他摸了摸阿砚的胳膊,没发现灵气外泄的痕迹,才放下心 —— 这孩子越来越会控制自己的能力了。

最后一样是赛跑,从晒谷场这头跑到那头的老磨坊,谁先到谁赢。孩子们排成一排,张大叔喊 “开始”,阿砚就跟着人群往前跑。他故意放慢脚步,跟在小石头后面,眼看快到终点时,小石头突然被稻草绊倒,阿砚连忙停下来,扶起他:“你没事吧?”

“没事!” 小石头揉了揉膝盖,拉着阿砚一起冲过终点 —— 两人手拉手,并列第一。

小比结束时,张婶端着糖糕走过来,给每个孩子都分了一块:“阿砚今天表现好,多给你一块!” 她看着阿砚的眼神,满是笑意,再也没有以前的猜忌。

王大娘也走过来,递过一捧炒花生:“阿砚真是个结实的娃,以后常来村里玩啊,跟小石头一起掏鸟蛋、摸鱼虾。”

阿砚手里攥着糖糕,心里暖暖的 —— 这是他第一次跟这么多同龄人一起玩,第一次被村里人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看待,没有 “妖童” 的闲话,只有笑声和糖糕的甜。

夕阳西下时,阿砚跟着李伯往深山走,手里还拿着给小石头留的半块糖糕。他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偶尔弯腰摘朵小野花,嘴里哼着村里孩子教他的童谣。

“阿砚,今天开心吗?” 李伯走在后面,看着孩子的背影,眼里满是欣慰。

“开心!” 阿砚回头,举着手里的野花,“爷爷,下次咱们还来村里好不好?我想跟小石头一起爬树,一起摸鱼虾。”

“好啊。” 李伯点头,却悄悄放慢了脚步,看向身后的山路 —— 刚才在晒谷场,他好像看到个穿灰衣的身影,一闪就没了,像极了上次找阿砚的游方修士的随从。他心里的弦又绷紧了,却没告诉阿砚 —— 孩子刚尝到开心的滋味,不能让他再担惊受怕。

回到石屋时,阿砚把野花插在陶罐里,又把糖糕放在李伯的枕头边:“爷爷,这是给你的,甜得很。”

李伯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阿砚,以后在村里玩,不管做什么,都别忘了咱们的约定,知道吗?”

“我知道!” 阿砚用力点头,“我今天只用了一点点灵气,别人都没看出来,我会一直记住约定的。”

篝火燃起来时,阿砚靠在李伯怀里,听他讲年轻时村里小比的趣事。他不知道,李伯在石屋周围加了更多的陷阱,也不知道那个灰衣身影真的是修士的随从 —— 对方已经查到了山村,离找到石屋,只剩一步之遥。

但此刻,石屋里只有篝火的暖、糖糕的甜,还有祖孙俩的笑声。阿砚摸着颈间的墨玉,心里默默念着:“希望以后每天都能这么开心,能跟爷爷一起,跟村里的伙伴一起,安安稳稳的。”

而这份刚刚到来的安稳,像晒谷场的稻草堆,看着厚实,却经不起一阵大风的吹袭 —— 属于阿砚的考验,还没真正开始。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