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第13章

日子在忙碌与期盼中飞逝,转眼秋意渐深,早晚的风带上了明显的凉意。苏晚和陆衍的生活重心,几乎完全倾斜在了村尾那个如今已不再破败的大棚上。

每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苏晚便会轻手轻脚地起床生火,熬上一锅浓稠的小米粥,贴几个玉米面饼子。往往她这边饭菜刚出锅,陆衍已经检查完大棚回来了,带着一身清晨的寒露和泥土的气息。两人沉默而迅速地吃完简单的早饭,便一同扎进大棚里。

棚内的世界,与外面萧瑟的秋景截然不同。经过精心改良的土壤松软肥沃,保持着适宜的湿度。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种子,没有辜负他们的汗水,早已破土而出,展露出嫩绿的生机。小白菜舒展着肥厚的叶片,菠菜苗挤挤挨挨,绿得惹人怜爱,快菜更是长势迅猛,已有了几分亭亭玉立的模样。

照料这些娇嫩的菜苗,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苏晚几乎是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它们。她严格按照那本《农村实用种植技术》上说的,严格控制浇水,生怕苗期徒长;每天仔细检查每一片叶子,警惕着任何病虫害的迹象;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棚顶草帘的覆盖角度,确保幼苗既能获得充足光照,又不会在午间被灼伤。

陆衍则主要负责体力活和棚体维护。他用苏晚剪裁好的旧布条,将过于密集的菜苗间苗,保持通风透光;按照苏晚的要求,用竹片和细绳为长高了的快菜搭建简易的支撑;傍晚时分,他会将早就准备好的、厚厚的草帘仔细地覆盖在棚膜外,用以夜间保温。他的动作依旧沉默利落,但苏晚能感觉到,他对这些绿色的生命,也投入了不同以往的专注。

两人在大棚里各司其职,配合日渐默契。常常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方便能心领神会。狭窄的空间里,有时难免近距离接触,递接工具时指尖的轻微碰触,弯腰劳作时衣角的轻微摩擦,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在两人心间漾开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涟漪。

这天下午,苏晚正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用手拔除杂草,陆衍则在另一头修补一处被风吹得有些松动的棚膜。阳光透过干净的塑料薄膜,暖融融地洒在身上。苏晚抬起头,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陆衍的方向。他正踮着脚,伸长手臂固定高处的一处搭扣,阳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和专注的侧脸,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睛,在专注时显得格外明亮。苏晚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继续拔草,脸颊却有些微微发烫。

陆衍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固定好棚膜后,转头看向她。苏晚赶紧掩饰般地举起一根刚拔下的杂草,没话找话地说:“你看,这草长得真快,几天不拔就蹿起来了。”

陆衍走到她身边,蹲下身,看了看菜苗的长势,又伸手轻轻捏了捏一片小白菜的叶子,感受了一下厚度,点了点头:“长得不错。”

能得到他简短的肯定,苏晚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指着其中几棵叶片格外肥厚、颜色尤其翠绿的小白菜,带着几分炫耀的语气说:“尤其是这几棵,你看这品相,比我在公社看到的那些都好!看来咱们的土肥和功夫没白费。” 这或许就是她重生带来的细微优势,对植物生长似乎有了一种更敏锐的直觉。

陆衍仔细看了看那几棵菜,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站起身,环顾了一下整个大棚,虽然面积不大,但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在这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里,显得格外珍贵和充满希望。

“再过十来天,这批快菜应该就能间着采收一些了。”苏晚盘算着,眼里闪着光,“到时候拿到集市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将是他们事业的第一笔收入,意义重大。

陆衍“嗯”了一声,表示同意。他看着苏晚因为兴奋而亮晶晶的眼睛,因为劳作而红扑扑的脸颊,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道:“下次赶集,我跟你一起去。”

他的语气很自然,仿佛这是再理所应当不过的事情。苏晚愣了一下,随即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陆衍这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去卖菜,担心会遇到像赵磊那样找麻烦的人,或者被集市上的人欺生。这种无声的守护,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安心。

“好。”苏晚笑着应道,笑容明媚,驱散了棚内所有的阴霾。

然而,就在他们憧憬着第一笔收获的时候,一丝隐忧悄然浮现。这天夜里,气温骤降,甚至飘起了细碎的秋雨。苏晚睡得不安稳,半夜醒来,听到雨水敲打棚膜的噼啪声,心里一紧,赶紧披衣起来,点亮油灯,想去大棚看看。

刚拉开房门,就见对面陆衍的房门也开了。他也穿着单衣,显然也是被天气变化惊醒了。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担忧。

“我去看看棚。”陆衍低声道,语气沉稳。

“我跟你一起去。”苏晚不容置疑地说,转身回屋拿了件外套。

两人顶着寒风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大棚外。陆衍仔细检查了棚膜的固定和草帘的覆盖情况,幸好白天加固得结实,棚体并无大碍。但苏晚伸手摸了摸棚膜,触手一片冰凉。她钻进大棚,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查看菜苗。只见靠近棚边的几棵小白菜和菠菜嫩叶有些蔫搭,显然是被夜间的低温冻到了。

“温度太低了。”苏晚心疼地抚摸着那些打蔫的叶片,忧心忡忡,“这才刚入秋就这样,等到数九寒天可怎么办?” 之前考虑的草帘保温,在真正的严寒面前,恐怕远远不够。

陆衍蹲下身,查看了冻伤的情况,眉头微蹙。“生火盆。”他言简意赅地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北方冬季大棚常见的保温手段。

“可是……炭火贵,而且夜里得有人守着,怕中毒也怕起火。”苏晚说出自己的顾虑。他们本钱薄,经不起浪费,也冒不起风险。

陆衍沉默了一下,显然也考虑到这些问题。他看着棚内那些在油灯光晕下显得柔弱可怜的菜苗,又看了看苏晚写满担忧的脸,沉声道:“先想办法。不能用明火,可以试试别的方法。”

这一夜,两人几乎没怎么睡好。苏晚翻来覆去想着保温的办法,陆衍则在天亮后,再次仔细勘察了大棚的结构,似乎在琢磨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保温成了头等大事。苏晚尝试着用旧棉絮和稻草做了几个厚厚的“被子”,晚上盖在菜畦上,白天揭开。效果有一些,但对于大面积来说,费时费力,且提升温度有限。

陆衍则闷声不响地捣鼓起来。他找来了几个废弃的、原本用来装农药的厚实塑料桶,清洗干净,又在桶盖和桶身打了些小孔。傍晚时分,他烧上几大锅开水,灌满这些塑料桶,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大棚里不同的角落。

“这是……”苏晚疑惑地看着他的举动。

“热水散热慢,能顶一阵。”陆衍解释道,言简意赅。

苏晚恍然大悟!这就像个简易的、没有安全隐患的“暖水袋”!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取暖设备,但至少能在一夜之间维持棚内一个相对不至于冻伤菜苗的温度。她不禁对陆衍的急智心生佩服。

果然,采用了热水桶加草帘覆盖的双重措施后,即便夜里气温再降,大棚内的菜苗也再没有出现明显的冻伤。只是每天烧水、换水需要耗费不少柴火和精力,但相比于可能全军覆没的损失,这点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共同的难题和协作解决的过程,让苏晚和陆衍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不仅是契约上的合作伙伴,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相互扶持中,一种超越最初利益计算的情愫,如同棚内那些顽强生长的蔬菜,在寒冷的季节里,悄然滋生,缓慢而坚定。

十多天后,第一批快菜终于可以采收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棵都青翠欲滴,叶片肥厚,品相极佳。苏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割下来,整齐地码放在陆衍提前编好的干净荆条筐里。

看着这满满的、象征着希望与成功的绿色,苏晚眼眶微微湿润。这是她重生后,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挣脱命运枷锁的第一步,坚实而有力。

陆衍看着她和那筐蔬菜,冷硬的嘴角也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他拿起扁担,沉稳地说:“明天,去集市。”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