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雏凤清声与暖意暗生
新华书店与冉秋叶的偶然邂逅,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在何雨柱忙碌而紧绷的生活中漾开了一圈轻柔的涟漪。那抹带着书卷气的娴静身影和温和的笑容,在他脑海中短暂停留,带来一丝不同于厨房烟火与院里算计的清新气息。但他很快便将这丝悸动妥善收起,深知眼下远非风花雪月之时。站稳脚跟,积蓄力量,守护雨水,才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从书店回来,何雨柱便着手给雨水做新衣服。他虽然是个厨子,但前世为了钻研菜品造型、宴会布置,对手工缝纫也有些涉猎,加上如今手稳心细,踩起那台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缝纫机倒也像模像样。花了两个晚上的功夫,一件合身的蓝色灯芯绒外套就做好了。雨水穿上新衣服,在屋里转着圈,小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光彩和欢喜,连着好几天睡觉都舍不得脱下来。
何雨柱看着妹妹开心的样子,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这份实实在在的改善,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能安抚孩子受过创伤的心灵。
与此同时,轧钢厂食堂的“新政”在何雨柱的稳步推进下,也逐渐显现出成效。
新的物料管理办法试行一周后,效果立竿见影。领用单据化、损耗标准化、库存清晰化,使得后厨的物资流向一目了然。几位原本有些抱怨麻烦的老师傅,在发现新规确实减少了无谓的扯皮,也让各自的职责更加清晰后,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变化。尤其是当月底初步核算,食堂本月食材成本比上月有明显下降,而菜品质量并未受到影响,甚至因为用料更精准、食材更新鲜而略有提升时,连最后一点抵触情绪也消散了大半。
李怀德主任看到何雨柱提交的简明报表和数据对比,更是喜上眉梢,在食堂全体人员面前再次表扬了何雨柱,并将这套管理办法正式确定为食堂的长期制度。何雨柱的威望,在后厨无形中又提升了一截。
当然,暗流依旧存在。刘师傅被停职检查后,虽然表面上老实了许多,每天按时上下班,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那阴沉的眼神和偶尔与其他老师傅窃窃私语的样子,都表明他并未心服,只是在等待时机。何雨柱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点破,日常工作中依旧对他保持表面上的尊重,该叫“刘师傅”绝不含糊,但在原则问题上,比如物料领用、损耗确认,则毫不退让。
这天中午,忙完午餐高峰,何雨柱正和马华等人在清理灶台,李怀德主任陪着一位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后厨。
“杨厂长,您看,这就是我们食堂的后厨,虽然条件简陋,但同志们干劲都很足,卫生也抓得紧。”李怀德略带恭敬地介绍道。
来人正是红星轧钢厂的一把手,杨厂长!他平时很少直接来食堂后厨,今天显然是下来视察工作的。
后厨众人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有些紧张地站直了身体。何雨柱也放下抹布,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位在厂里说一不二的人物。
杨厂长目光锐利地扫过后厨环境,看了看整洁的灶台、归类摆放的厨具、以及墙上新贴的《食堂物料管理暂行规定》和《卫生守则》,微微点了点头。
“嗯,看起来不错,比我想象中要规范。”杨厂长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老李,听说你们食堂最近在搞管理改进?效果怎么样?”
李怀德连忙答道:“是的,厂长。主要是规范了物料领用和损耗管理,试行下来效果很好,成本降了,浪费少了,工友们反映饭菜质量也更稳定了。”他说着,目光示意了一下何雨柱,“这套办法,主要就是小何同志,何雨柱提出并负责推行的。”
“哦?”杨厂长的目光立刻落在了何雨柱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你就是何雨柱?何大清的儿子?这么年轻?”
何雨柱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答道:“杨厂长好,我是何雨柱。管理办法是李主任领导有方,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点具体工作。”
他这话既点明了自己的贡献,又把功劳归于领导和集体,显得十分得体。
杨厂长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又问:“我听说你厨艺也很好?上次老李招待客人,就是你临时顶上去的,评价很高啊。”
“厂长过奖了,是我分内的工作。”何雨柱依旧保持谦逊。
杨厂长似乎对何雨柱很感兴趣,又多问了几句关于食堂管理和菜品创新的话题。何雨柱回答得条理清晰,既有实际操作,又能提到一些比如“成本控制”、“标准化流程”、“工人营养搭配”等稍显新颖的概念,虽然说得浅显,但足以让杨厂长感到眼前一亮。
“不错,年轻人,有想法,肯实干,是块好材料。”杨厂长最后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勉励道,“好好干,食堂工作关系到全厂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积极性,很重要!”
“是,厂长!我一定努力!”何雨柱朗声应道。
杨厂长又勉励了后厨众人几句,便在李怀德的陪同下离开了。他一走,后厨顿时响起一片松气声,随即大家看向何雨柱的目光又多了几分不同。能被杨厂长当面表扬和勉励,这在整个轧钢厂都是极有面子的事情!这意味着何雨柱不仅入了李主任的眼,更是在厂领导那里挂上了号!
马华凑过来,兴奋地低声道:“柱子哥,你真厉害!杨厂长都夸你了!”
何雨柱笑了笑,心里却明白,这既是机遇,也意味着更高的关注和潜在的风险。他必须更加谨言慎行,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日子就在这充实与忙碌中滑过。何雨柱白天在厂里兢兢业业,晚上回家照顾雨水,辅导她功课(得益于前世记忆和近期自学,辅导小学课程绰绰有余),偶尔利用系统签到的富余物资,改善一下伙食,给雨水增加营养。兄妹俩的小日子过得平淡却充满希望。
这天是休息日,何雨柱在家辅导雨水做算术题。雨水遇到一道应用题,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也没思路。
“哥,这道题好难啊……”雨水瘪着嘴,有些沮丧。
何雨柱看了看题目,是一道关于工作量与时间的典型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有点绕。他耐心地给雨水讲解了一遍,但雨水似乎还是没完全理解。
“要不……我去问问冉老师?”雨水小声提议,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哥哥。自从上次在书店见过后,小丫头对冉老师的印象极好。
何雨柱心中一动。这倒是个不错的由头。他想了想,便说:“行,正好哥也有几个……关于你以后学习方向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冉老师。不过我们不能空手去,显得不礼貌。”
他看了看系统空间里昨天签到获得的一小包红枣和几块冰糖,心中有了主意。他用红枣和冰糖,加上一点系统存着的银耳(借口说是托人从外面买的),精心熬煮了一小罐晶莹剔透、甜润可口的红枣银耳羹,用干净的玻璃罐子装好。
然后,他带着雨水,提着这罐既不显得过分贵重、又饱含心意的甜品,来到了冉秋叶老师居住的教职工宿舍附近。他知道冉老师家住哪里,上次家访后雨水跟他提过。
敲开门,开门的正是冉秋叶。她看到何雨柱和何雨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和的笑容:“是何雨柱同志和雨水啊,快请进。”
冉老师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雅致,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她的父母也在家,看起来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对何雨柱兄妹的到来虽然有些意外,但态度还算客气。
“冉老师,冒昧打扰了。”何雨柱将手里的玻璃罐放在桌上,态度诚恳地说,“雨水有道数学题不太明白,在家琢磨半天了,非要来请教您。我顺便炖了点红枣银耳羹,给老师润润喉,聊表心意,不成敬意。”
他的理由充分,姿态放得低,礼物也恰到好处,让人难以拒绝。
冉秋叶看了看那罐色泽诱人、一看就花了心思的甜品,又看了看眼巴巴望着她的何雨水,心中一软,笑道:“你们太客气了。快坐吧,雨水,哪道题不会?拿来老师看看。”
何雨水立刻拿出作业本,指着那道难题。冉秋叶耐心地接过,开始给雨水讲解。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比何雨柱自己讲得更符合孩子的思维。雨水很快就听懂了,小脸上露出了茅塞顿开的笑容。
何雨柱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话,问的也都是关于雨水学习习惯、课外阅读之类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关心妹妹的成长。
冉秋叶解答完雨水的问题,又顺势和何雨柱聊起了孩子的教育。何雨柱虽然自称“没念多少书”,但言谈间流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雨水未来的期望,让冉秋叶和她的父母都暗暗点头。尤其是当何雨柱提到自己也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和文化知识时,冉父(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教师)难得地开口和他交流了几句,发现这个年轻的厨师谈吐不俗,思路清晰,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甚至颇有见地,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气氛逐渐变得融洽起来。何雨柱适时地提出请冉老师品尝一下他带来的银耳羹。冉秋叶拗不过,便取来小碗给大家分食。
那红枣银耳羹一入口,冉家三人都不由得微微动容。银耳炖得恰到好处,胶质丰富,口感软糯滑爽;红枣去核,香甜入味,与冰糖的清甜完美融合,甜而不腻,温润适口。在这干燥的秋冬季节,喝上这么一碗甜品,从喉咙到胃里都舒坦无比。
“何雨柱同志,你这手艺真是……”冉母忍不住赞叹,“比外面店里卖的还好吃!”
冉秋叶也微微颔首,眼中带着欣赏:“没想到你做菜好吃,做甜品也这么厉害。”
何雨柱谦逊地笑了笑:“老师过奖了,就是一点家常手艺,想着秋天干燥,喝点这个对嗓子好。”
他这话说得朴实又贴心,更是博得了冉家人的好感。
又在冉家坐了一会儿,聊了些家常,何雨柱见时机差不多,便主动起身告辞,不再多打扰。冉秋叶将他们送到门口,看着何雨柱牵着雨水离开的背影,目光中多了几分深思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柔和。
这次登门请教,无疑拉近了何雨柱与冉秋叶一家的距离。虽然还远谈不上什么,但至少留下了勤奋、踏实、关心妹妹、尊重知识且有不错手艺的良好印象。这对于起步于厨子这个行当的何雨柱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
回家的路上,雨水叽叽喳喳地说着冉老师讲题多么清楚,冉老师家多么好看。何雨柱微笑着听着,心里也在盘算着。与冉秋叶的交往需要耐心和真诚,不能急于求成。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应对——他感觉到,四合院里的某些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特别是那位一大爷易中海。最近几次在院里碰面,易中海看他的眼神,又恢复了那种看似温和、实则带着审视和算计的味道。显然,何雨柱在厂里的顺利和在院里的独立,让这位一心想要寻找“养老人选”的八级钳工,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他。只是现在的何雨柱,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拿捏的“傻柱”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何雨柱看着四合院那熟悉的门楼,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不过,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无论来自院里还是厂里的风雨,他都准备好了迎接挑战。
他的根基,正在一步步夯实。他的羽翼,也在悄然丰满。接下来,就是在这风云激荡的年代里,继续披荆斩棘,守护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未来。而刚刚在冉家感受到的那份书香与暖意,则成为了他前行路上,一抹值得期待和守护的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