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火的一本小说《明代妙手》,主角是萧姚韩叔旸,主要讲述了:“经云:肾开窍于耳,老夫想来是肾精亏虚的缘故,不过用了些熟地、杜仲之类,也不见甚么效果。”胡尚书叹了口气,这耳鸣已经困扰他多年,遍访名医,也无甚么疗效。萧姚问道:“尚书大人耳中所鸣,似个什么声儿呢?”…
《明代妙手》免费试读第二十五回 上奏疏医改初发轫(二)
“经云:肾开窍于耳,老夫想来是肾精亏虚的缘故,不过用了些熟地、杜仲之类,也不见甚么效果。”胡尚书叹了口气,这耳鸣已经困扰他多年,遍访名医,也无甚么疗效。
萧姚问道:“尚书大人耳中所鸣,似个什么声儿呢?”
“若要说,这右耳朵,就如站在风口之上,向耳中狂凿猛吹一般。”
胡濙拉着萧姚进了他自己在礼部的房间坐下,此人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为人谦逊和蔼,丝毫不见什么架子。
“大人可读过‹甲乙经›?”萧姚这人向来是百无禁忌,他见没有苏七叶的座子,自作主张的一把将这小丫头搂过来,抱着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胡濙嘿嘿笑了笑,当年他为寻找建文,走遍四海,什么没见过?
“可是皇甫谧的那本‹针灸甲乙经›?”
“不错,大人博闻强识,记得此书。”
小丫头坐在他身上也不安稳,看见桌子上的点心就抓着吃,动作扭来扭去,把萧姚的官服弄得满是褶子。
“呵呵,苏副使,不着急,要吃我再差人送来。”
“老胡,你这豌豆黄儿当真不错,还是那家铺子?”苏七叶那里把眼前这个二品大员放在眼里,好似和晚辈说话一般。
“你这小太监,真是没大没小!赶快跟胡尚书道歉!”萧姚虽然这么说着,也不曾把苏七叶从他身上撵下来。
“呵呵,鬼手先生莫怪,我和苏副使是老相识了。”胡濙倒也不恼。
“哼!就是!我和老胡认识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
苏七叶吃的满手豌豆粉,她见桌子上没有擦手的帕子,就偷偷把手伸下去,在萧姚官服的下裾上蹭了蹭。
这会从侧面就能看到,萧姚藏青色的官服下裾一左一右,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黄色小手印儿。
胡濙憋着笑,也不点破,回着说道“老夫倒是没看过,只是过去好友曾多次提起这本书。”
“甲乙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头痛伴随耳鸣本身属于九窍这一类的病,往往是阳明经(大肠经和胃经)有了病变,也应该首先考虑这两条经脉的问题。
“此话何解,难道老夫这耳鸣于肾中精气无关?”
“头耳九窍,皆手足阳明经脉所及,故病由肠胃之所生。然肠胃二字,实兼六腑为言,盖六腑俱属三阳,三阳偏于九窍也。”
萧姚这一大段抛出来,胡濙反应了半天,倒是坐在他身上的苏七叶娇滴滴的开口道。
“就是说,阳明经司九窍,比方说,手阳明经还口而挟鼻,下络大肠,又可以控制魄门。以此类推,啊……嗯……这个花糕也好吃。”
小丫头吃的嘴忙不过来,只是简单的解释了几句。
“这段话当真精辟,没想到啊,萧姚,你还有这等本事呐!”苏七叶说着在往萧姚胳膊上拍了拍,又一摞子油手印儿……
萧姚内心苦笑,他哪有这个水平说这么言简意赅的话,这是明中期最伟大的医家之一——张景岳在《类经》中说的。
“原来如此,那鬼手先生可有法子?”胡濙听完也有些激动,困扰他多年的耳鸣在此刻见到了希望。
“大人既然这么问,下官自然有办法,只是希望,大人能答应在下一个小小的请求。”
萧姚不喜欢挟恩图报,他如果对患者有索求,一定会在治疗开始前就提前说好的。
“说说你的要求吧。”胡濙自然不傻,现如今这萧姚虽然品阶不高,但是其杏林妙手,已经享誉京师,更是皇上心爱宠臣。
这会来找他,自然是有事相求。
萧姚也不啰嗦,把他想给250谋个官职的事情一说。
胡濙想都没想,立马答应道:
“我当是什么事,先生此举乃是利国的好事,胡某人虽然年迈,但是也有三分眼色。”
他大手一挥,应承道:
“此事在我这绝无问题,待会你把公文交上来,老夫就替你去吏部走一趟。”
萧姚那是有备而来啊,他挺了挺身子,从怀中费老劲掏出那卷公文来。
苏七叶这死丫头,吃饱喝足居然靠在他怀里睡着了!!怪不得从胸前掏个东西这么费劲呢。
“既然如此,就请先生先为老夫诊治吧。”
问诊的过程繁杂冗长,经过萧姚仔细的辩证,胡濙所病,在手足阳明、手太阴,这三条经络上。
“大人是否常常咳嗽?”
“是极是极,老夫公务稍微多些,这咽喉便觉瘙痒,就要咳一咳哩。”
肺手太阴之脉,属肺,络大肠。肺,司呼吸。所以通过咳嗽反推得出,他的病就在手太阴经上。
胡濙的咳嗽劳后加重,则证明其是肺气不足,在太阴经上应当用补法。
而太阴经和阳明经互为表里,通过治疗手太阴,来解决阳明经上的问题。
这是中医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整体观。
经过上次给朱瞻基急救的事以后,萧姚就有了随身携带针具的习惯。
桌子上便有油灯,先将毫针用火高温消毒,他捏起胡濙的拇指,在少商穴飞快的刺了一针。
一个米粒大小、如酱油一般的血滴冒了出来。
紧接萧姚再取针,在太渊穴、孔最穴、尺泽穴均留针浅刺,所刺方向均为向指尖方向斜刺。
肺手太阴之脉,从手走胸,而萧姚所刺方向,是与静脉方向相反的。
所谓顺泄逆补,此法意在“补肺气”。
耳为宗脉之聚,肺朝百脉,肺气足,则百脉固,百脉固则耳不受风!
“怪极,怪极!”胡濙突然惊叹道。
“老胡你咋啦!”
萧姚这会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探过身子去给胡濙针刺,胡濙如此惊叹,把睡的昏昏沉沉的苏七叶惊醒了。
“当真怪哉,先生刺下这几针,老夫觉得耳中风鸣之声居然在向外跑!”
胡濙说这话,萧姚也没听懂,耳鸣一病,在后世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若非他当年遍访名师,此时对这病也束手无策。
“原先我觉得那风鸣声直接灌进我的耳道深处,现在好似只在我耳门处轻吹。”
耳鸣的针刺治疗,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只要经过针刺,这耳鸣声音有变化,无论变大变小,这就是有的治。
若是刺上全然无反应,就极为难治!
“请大人张口。”
上关穴:手少阳、足阳明的交会穴,能泻少阳之火而补阳明之气。
刚才说了,胡濙本病为“阳明经气衰”,而少阳经在藏象学说中属“木”,阳明经属“土”。
熟悉五行生克的应该都知道,“木克土”,所以,所谓的泻少阳之火,其实就是泻胆之木气,防止对阳明之土克制太过。
在萧姚曾经所在的时代,大部分医家针刺上关穴,都是让患者闭口而取穴的。
而经一个叫黄龙祥的文献学大家考证,上关穴在骨缝之间,实则应开口取穴。
萧姚在【上关穴】直刺进去,用捻转强刺激针法。
“大人,耳鸣声音如何?”
“一会大一会小!”
小说《明代妙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