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都市日常小说,开局律所开除?我反手考进检察院,由才华横溢的作者“用户32913002”创作,以江城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都市日常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开局律所开除?我反手考进检察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火车进站的摩擦声尖锐刺耳,将江城从浅浅的假寐中唤醒。
车厢里的空气已经不再那么混浊,许多人挤在窗口,看向外面。
北京到了。
1998年的北京西站,是一个巨大到让人迷失的钢铁森林。
宏伟的穹顶之下,南腔北调汇聚成一片嗡鸣的海洋。
江城随着人潮走出站台,怀里的公文包被他用外套裹着,紧紧夹在腋下。
他没有片刻停留,径直走向出租车等候区。
从江城到北京,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刘天野的势力或许会被稀释,但绝不会消失。
他很清楚,真正的较量,从踏上这片土地才刚刚开始。
“师傅,去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机是个健谈的北京爷们,从后视镜里打量了一眼江城。
“小伙子,公家单位的?”
江城没回答,只是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以及骑着自行车的洪流,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脉搏。
一切都比江城那个省会城市要庞大,也更复杂。
半小时后,出租车停在一座庄严肃穆的大院门前。
国徽高悬。
门口有武警站岗,神情肃穆,不怒自威。
江城付了车钱,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外套,迈步走向那个普通人一生都难以踏足的地方。
他在传达室登记了身份,说明了来意。
“江城市检察院,来送检刑事案件物证。”
负责登记的中年男人头也不抬,指了指旁边的一排硬塑料椅子。
“等着吧。”
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
期间,人来人往,电话铃声不断。
没有人再多看他一眼。
他就像一颗被投进大海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江un城心里清楚,这不是怠慢,这是规矩,也是考验。
如果连这点耐心都没有,根本没资格叩开这扇门。
终于,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办事员走了出来,扫了一眼传达室。
“谁是江城的?”
江城站起身。
“我是。”
办事员上下打量他,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跟我来吧。”
穿过长长的走廊,脚下的水磨石地面光可鉴人。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纸张和墨水的味道。
办事员把他领到一间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李处,人到了。”
“让他进来。”里面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
办公室不大,堆满了卷宗。
一个头发微秃的中年男人正埋首于文件之中,没有抬头。
他就是李处长。
“江城市院的?”
“是的,李处长。”江城将自己的工作证和出差审批单,连同江城市院的介绍信一并递了过去。
李处长接过,随意翻了翻,又把它们扔回桌上。
“东西呢?”
江城将怀里的公文包放在桌上,准备打开。
“等等。”李处长终于抬起头,“你知道送检的流程吗?”
“知道,需要填写物证移交清单,双方签字,封存入库。”江城回答。
“流程很熟嘛。”李处长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放在肚子上,“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技术中心的鉴定任务,已经排到明年了。”
他端起桌上的大茶缸,吹了吹热气。
“你这个案子,不加急吧?”
江城心里一沉。
来了。
这不是刘天野直接的干预,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玩法。
利用体制内的规则,让你无可奈何。
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排队到明年,黄花菜都凉了。
到那时,即便鉴定出结果,时过境迁,再想翻起波澜,难如登天。
“李处长,这个案子案情重大,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我们院里希望能够尽快得到鉴定结果。”
“每个送来的都说自己重大。”李处长喝了口茶,眼皮都没抬,“江城同志,规定就是规定。要不,你让你们张检察长,跟我们院办公室打个招呼?”
这是在把他往皮球的方向踢。
江城知道,自己一个小小助检员,根本不可能让张海峰为了一个尚未完全明朗的案子,去跟最高检通电话。
他沉默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处长喝茶的“呼噜”声。
“没别的事,就先这样吧。东西放这,填个单子,你就可以回去了。”李处长显得有些不耐烦,准备下逐客令。
江城站着没动。
他看着眼前的李处长。
前世,他就是这样被无数个“李处长”用规定和流程挡在门外,最终耗尽了所有的锐气和希望。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李处长。”江城忽然开口,“我能不能借用一下电话,跟我们院里汇报一下情况?”
李处长愣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
“去吧,外面的桌上有。”
他以为江城是要向领导求援,脸上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江城走出办公室,来到外面的办公区。
那个带他进来的年轻办事员,正眼带讥诮地看着他。
江城拿起电话听筒。
但他没有拨打江城的区号。
他凭着前世的记忆,拨下了一串短号。
那是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内线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
“你好,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一个干脆利落的女声传来。
“你好,我找方为民主任。”江城的声音平静而沉稳。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你哪位?有预约吗?”
“我是江城市人民检察院的江城,我这里有一份物证,涉及伪造公文及票据签名覆盖问题。我个人判断,可能存在压痕篡改和二次着墨现象,需要进行拉曼光谱和静电压痕检测。”
一连串极其专业的术语,从江城嘴里流出。
这些技术在1998年,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极少数顶尖实验室才能操作。
电话那头的女声明显也愣住了。
“你等一下。”
不到一分钟,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
“我是方为民,你刚才说的,再说一遍。”
江城将刚才的话,用更精炼的语言复述了一遍。
并且,他还补充了一句。
“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很强,物证处理手法非常专业。我怀疑,背后有精通文件检验技术的人在指导。”
这句话,精准地击中了对方。
对于一个技术狂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技术高超的对手更能激发他的兴趣。
“你在哪?”方为民直接问。
“我在楼下,公诉厅,李处长的办公室外。”
“你待在那,别动。”
电话挂断了。
江城放下听筒,转身靠在办公桌旁,安静地等待。
那个年轻办事员一脸狐疑,不知道江城在搞什么名堂。
不到五分钟。
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穿着白大褂,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带着两个同样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风风火火地走了过来。
正是方为民。
他一眼就看到了气质与众不同的江城。
“你就是江城?”
“方主任,您好。”
方为民没跟他客套,目光如炬。
“东西呢?”
办公室里的李处长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
当他看到方为民时,脸上的慵懒和不耐烦瞬间消失,换上了一副谦恭的笑容。
“哎哟,方主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方为民根本没理他,只是盯着江城。
江城走回办公室,拿起那个公文包。
“东西在这。”
方为民的一个学生立刻上前,递过来一个专业的物证箱。
“交接一下。”
李处长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青一阵白一阵。
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从地方来的毛头小子,怎么能直接搬动方为民这尊大神。
方为民在整个检察系统里,是出了名的怪才,技术顶尖,脾气也大,连院领导的面子都未必给。
江城打开公文包,取出那个密封的物证袋。
方为民亲自戴上手套,接过物证,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封条,又看了看上面的文件。
“好,这东西,我收了。”他转头对李处长说,“老李,这个案子的鉴定,我们技术中心接了。回头我让秘书把手续给你补过来。”
说完,他看了一眼江城。
“小伙子,跟我来一趟。”
他转身就走,雷厉风行。
江城跟了上去。
只留下李处长和那个年轻办事员,呆立在原地,像两个傻子。
……
江城在技术中心的休息室里,接到了王建国打来的传呼。
上面只有一句话。
“灰夹克已查,交通部,张德友。”
江城看着BP机上的那串文字,默默删掉。
交通部。
刘天野的网络,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看来,这盘棋的棋盘,远不止一个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