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杨晓杨玉环小说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在线阅读章节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作者:悠然见北山

字数:200045字

2025-10-23 08:10:19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古代小说——《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本书以杨晓杨玉环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悠然见北山”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200045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潼关后营那阴暗潮湿的帐内,时间仿佛凝固。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目光如同实质,死死钉在杨晓脸上,试图从他那年轻却异常沉静的面容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虚伪与狡诈。

然而,他们没有找到。那双眼睛里只有一片坦荡的灼热,以及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对苍生疾苦的深切悲悯。

“为生民立命…”

高仙芝沙哑地重复着这五个字,镣铐下的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他一生征战,守护的是大唐的疆土,是陛下的江山,可眼前这个少年,却将“生民”二字,重重砸在了他的心头。是啊,江山是什么?江山就是这万千黎民!守不住百姓,要这残破江山何用?

封常清缓缓闭上了眼睛,胸口剧烈起伏。他是文人出身,投笔从戎,比纯粹的武夫更懂得这五个字的分量。求死易,求生难,尤其是背负着骂名和屈辱求生,只为换取一线守护的希望…这需要何等坚韧的心志!

半晌,高仙芝猛地睁开眼,眼中虽仍有血丝,却已没了之前的死寂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重新点燃的、近乎悲壮的决绝:“好!好一个‘为生民立命’!杨晓,今日之言,望你永志不忘!若你将来言行不一,老夫纵做鬼,亦不饶你!”

他转向封常清:“常清,你怎么说?”

封常清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眼神已然平静,却深邃如渊:“大丈夫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便足矣!区区污名,与关中百万生灵相比,不足道哉!这悔过书…我写!”

“好!”高仙芝低喝一声,看向杨晓,“小子,笔墨伺候!另外,告诉边令诚,老夫要沐浴更衣,吃饱喝足!既是要演戏,就得演得像样!这般蓬头垢面,如何‘幡然悔悟’?”

杨晓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强行忍住,深深一揖:“二位将军深明大义,晚辈…代关中百姓,谢过将军!”

他立刻转身出帐,对外面等候的小宦官和看守换上了一副趾高气扬的纨绔嘴脸:“哼!两个老顽固,总算被本公子骂醒了!还不快准备热水饭食和笔墨?难道要让他们这副鬼样子去见边监军,丢我爹和边监军的脸吗?”

小宦官见杨晓进去一番“劝说”竟真的奏效,虽觉诧异,但也不敢多问,连忙点头哈腰地去安排了。

……

半个时辰后,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干净囚服(依旧戴着镣铐)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杨晓的“监视”下,于边令诚的中军大帐内,写下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悔过书。

书中痛陈自己之前“畏敌怯战”、“指挥失当”、“辜负圣恩”,深感懊悔,盛赞边监军“临危受命”、“督军有方”,表示愿戴罪立功,全力辅佐边监军,坚守潼关,以报陛下隆恩云云。

字字泣血(演的),句句悔过(假的)。

边令诚拿着那份墨迹未干的悔过书,眯着眼仔细看了两遍,尤其是看到那些对自己的吹捧之词,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虽仍有疑虑,但这两个硬骨头肯低头,总是好事,至少能暂时安抚一下军中那些不安分的旧部。

“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边令诚翘着兰花指,将悔过书小心收好,“既然二位将军有心悔过,杂家也不是不容人之量。暂且就在后营休养,待杂家禀明陛下,再行定夺。军中事务,就不劳二位费心了。”

他终究还是不敢放虎归山,只给了有限的自由。

高仙芝和封常清面无表情,躬身谢恩,演技堪称影帝级别。

杨晓在一旁暗自冷笑,能活着,能走出那阴暗牢笼,就是第一步胜利!

……

接下来的日子,潼关的气氛依旧紧张压抑。边令诚虽未释放高、封二人兵权,但也不再苛待,饮食待遇恢复了不少。高仙芝和封常清则利用这有限的自由和杨晓暗中传递消息的机会,开始悄无声息地活动起来。

他们通过杨晓这个“钦差劳军使”和“相府公子”的身份作为掩护,以“探望旧部”、“安抚军心”为名,陆续接触了一些忠诚可靠的中下层军官。

杨晓也彻底撕掉了纨绔子弟的伪装。他换上普通的军服,每日穿梭于潼关内外。他亲眼看到缺衣少食的士兵蜷缩在寒风中,看到军医处伤兵因缺少药材而哀嚎等死,看到关外叛军营地连绵不绝、旌旗招展带来的巨大压力。

更让他心灵受到巨大冲击的,是关下那些越聚越多的难民。

他曾在一个寒冷的傍晚,看到一个母亲将最后一点麸饼喂给怀中的婴儿,自己却饿得啃食冻硬的泥土;他曾看到一个断腿的老兵,拖着残躯,试图用一把锈蚀的柴刀保护身后的孙女,眼中是绝望而凶狠的光;他曾听到无数绝望的哭喊和祈祷,祈祷潼关能守住,祈祷朝廷能来救他们…

这些活生生的、血淋淋的苦难,远比史书上的几行字更令人震撼。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他那点来自于现代的灵魂优越感,在残酷的乱世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他开始真正理解高仙芝和封常清为何会选择忍辱负重。有些东西,远比个人的尊严和名声更重要。

他几乎将自己带来的所有金银都换成了粮食和药材,通过高、封二将旧部的渠道,悄悄分发给最困难的士兵和关下的难民。他不再高谈阔论,而是沉默地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眼神中的轻浮日渐被沉郁和坚毅取代。

他的变化,高仙芝和封常清看在眼里。

“此子…或许真非池中之物。”一次深夜,高仙芝透过帐缝,看着杨晓亲自带人给伤兵送药的身影,低声对封常清道。

封常清默默点头:“心有苍生,且有手腕,知进退。若真能如此…倒是天下之幸。”

两位名将心中,对杨晓的信任,在硝烟与苦难中,悄然滋生、巩固。

然而,平静永远是暂时的。

这一日,关外叛军战鼓雷动,号角连天,黑压压的军队再次如同潮水般涌向潼关!

边令诚吓得面无人色,躲在帅帐内连连催促将领出战“退敌”。被他提拔的几个亲信将领仓促应战,结果在叛军精锐骑兵的冲击下,一触即溃,死伤惨重!

溃兵如潮水般退向关内,眼看潼关外城防就要被顺势攻破!

关键时刻,高仙芝和封常清不顾戴罪之身,冲出营帐,对着慌乱的人群厉声高呼:“稳住!长枪列阵!弓弩手上前!瞄准了射!溃退者斩!”

他们的声音如同定海神针,瞬间让许多惊慌失措的老兵找到了主心骨!一些中下层军官下意识地听从指挥,开始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杨晓也红了眼,拔出佩剑,并非要去厮杀(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是站在关隘高处,对着下方声嘶力竭地大吼:“身后就是长安!就是你们的父母妻儿!潼关若破,谁都活不了!是男人的,跟老子顶住!援军很快就到!”

他的声音混杂在喊杀声中,并不算响亮,但那句“父母妻儿”和“谁都活不了”,却狠狠戳中了每一个守军士兵的心!

一时间,竟真的稳住了阵脚,堪堪将冲上来的叛军先头部队打了回去!

边令诚在帐中听到外面杀声震天又渐渐平息,吓得魂不附体,直到听小宦官汇报说是高、封二人“主动助战”、“稳住了局势”,脸色才稍稍好转,但随即又变得阴沉无比。

军心…竟然还是向着这两个败军之将!

而此刻,混战暂歇的关墙之上,杨晓喘着粗气,看着关下堆积的尸骸和缓缓退去的叛军,手心全是冷汗。他第一次离死亡如此之近。

高仙芝走到他身边,铠甲上沾满血污,目光复杂地看着他:“怕吗?”

杨晓深吸一口带着浓重血腥味的空气,诚实地点点头:“怕。”

随即,他又抬起头,看向关外如同乌云压顶般的叛军大营,眼神却逐渐变得坚定:“但更怕关破。”

高仙芝闻言,布满风霜的脸上,第一次对杨晓露出了一个堪称“赞赏”的表情。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跑来:“报——!长安急件!给杨劳军使的!”

杨晓心中一凛,接过信件,飞快拆开。信是怜月用密语写就,只有短短一行:

【太子频见陈玄礼,圣人似有动摇,速归!】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