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小说推荐小说——《李二懵了,我家老大开启工业革命》!本书由“哀媛”创作,以李承乾尘清瞳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至第14章,总字数301913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主要讲述了:第8章群臣散去,太极殿恢复了往日的空旷与威严。但那股由天子之问带来的压抑气氛,却仿佛渗入了每一根盘龙巨柱,萦绕不散。李世民并未回到寝宫。而是独自一人走进了甘露殿旁的偏殿。这里是他的书房,四壁皆是书架,…

《李二懵了,我家老大开启工业革命》精彩章节试读
第8章
群臣散去,
太极殿恢复了往日的空旷与威严。
但那股由天子之问带来的压抑气氛,却仿佛渗入了每一根盘龙巨柱,萦绕不散。
李世民并未回到寝宫。
而是独自一人走进了甘露殿旁的偏殿。
这里是他的书房,
四壁皆是书架,直抵殿顶。
空气中弥漫着书卷与墨锭的淡淡香气。
往日里,
这里是他最感心安的地方。
可今日,
他却只觉得烦躁。
他走到一张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广袤的大唐疆域上缓缓移动。
最终定格在了西南角那个被群山包裹的小点上——黔州。
长安至黔州,崇山峻岭,道路崎岖。
即便八百里加急,一个来回,最快也要近两月。
两个月……
他等不了这么久。
昨夜那个梦境,太过真实。
那驿使绝望的嘶吼,那满朝文待悲悯又复杂的眼神。
还有他自己心头那如同被生生剜去一块的剧痛……
一切都历历在目。
万一……
万一梦是真的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便如同藤蔓一般,死死缠住了他的心脏。
他猛地一转身,
对着侍立在殿门阴影处的赵谦沉声道:“传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再传太子,来此见朕。”
“喏。”
赵谦躬身一礼,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
没过多久,四道身影先后抵达。
长孙无忌依旧是一身紫袍,面容沉静,只是眉宇间比在朝堂上多了一丝凝重。
房玄龄跟在他身后,神色温和,眼神中却透着思索。
尉迟敬德则是大步流星,
一身武将朝服,显得有些束手束脚,脸上带着几分不解。
最后进来的,是太子李治。
他身形尚显清瘦,面容恭谨,对着李世民行了大礼后,便安静地站在一旁。
只是那双垂下的眼眸里,
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惑。
“都坐吧。”
李世民指了指一旁的坐榻,自己却没有坐下,依旧站在舆图前,背对着众人。
“臣等参见陛下。”
几人落座,
殿内一时无人说话,气氛有些沉闷。
最终,
还是与李世民相交最久,也最懂他心思的房玄龄率先开口,声音温润:
“陛下可是为黔州之事心忧?”
李世民缓缓转过身。
点了点头,
目光扫过眼前的三位肱股之臣和新立的储君。
“是啊,”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竟带上了一丝难得的迷茫。
“还是玄龄懂朕。”
“朕在想……承乾的事。”
话音落下,
殿内的气氛瞬间又微妙了几分。
李治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地蜷缩了一下。
承乾……
父皇又想起了他的那个大哥。
自从他被立为太子,这个名字就像一道影子,看似消失了。
却总在不经意间,
从父皇的言行中流露出来。
他心中莫名地涌起一丝不安,那张储君之位,他坐得还不够稳。
长孙无忌的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
他作为李治的亲舅舅,更是新太子的最大支持者,对任何可能动摇国本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
他沉吟片刻,
用一种极为审慎的措辞开口道:“陛下,不知……李公子那边,可是发生了什么异动?”
一声“李公子”,既点明了李承乾如今的身份。
也提醒了在场的所有人。
包括皇帝自己,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大唐的储君,是李治。
再提旧事,恐生波澜。
李世民何尝听不出自己这位大舅子的言外之意。
他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走到主位上坐下。
“无忌,你说话还是这么绕。”
“若是魏徵在此,怕是早就直言问朕,是不是又动了舐犊之情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那黑炭头说话是冲,却比你们这些弯弯绕绕,听着舒坦。”
提及故人,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默然不语。
李世民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却没有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沫。
“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
他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静,“国本已定,太子之位,不可更改。”
“朕今日召你们来,非为国事,是为家事。”
他顿了顿,抬眼看着众人,
“朕昨夜,做了一个噩梦。朕梦到……承乾病亡于黔州。”
此言一出,
殿中几人皆是神色一变。
尉迟敬德是个粗人,闻言瞪大了眼睛。
房玄龄则是眉头深锁,似在思索。
而长孙无忌,
他的反应最是复杂,他既是李承乾的舅舅,又是李治的舅舅。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肉也有厚薄。
此刻,
他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感到了棘手。
“陛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之言,岂可当真?”
长孙无忌劝慰道,“李公子虽有足疾,但身子骨尚算康健,不至于此。”
“是啊……”
李世民喃喃道,像是在回答,又像是在自问。
“道理朕都懂。”
“可朕这颗心,就是定不下来。”
他将茶盏重重地放在案几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朕总觉得,黔州那边,出事了。”
“一年半,整整一年半,音讯断绝。”
“一个州,就这么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成了一片迷雾。”
“这若是战时,朕丢的就不是一个儿子,可能是一整个江山!”
帝王之怒,虽未宣之于口。
却已化作实质般的压力,充斥着整个偏殿。
李治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他从未见过父皇因为一个梦,而如此失态。
那份隐藏在帝王威严之下的父爱,让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
偏殿之内,
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皇帝的烦忧,
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都在急速思索着对策,既要安抚帝心,又不能动摇朝局。
就在这凝滞的气氛中。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尉迟敬德,突然一拍自己的大腿。
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把旁边正襟危坐的李治都吓了一跳。
“嗨呀!陛下!”
尉迟敬德的大嗓门在安静的殿中显得格外响亮。
“想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
“既然心里惦记着,咱们派人去看看不就结了!”
他似乎觉得“派人去”还不够,又补充道:
“不!派别人去咱也不放心,干脆,咱们自己去看看不就得了!”
这话一出,石破天惊。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脸色同时一变。
皇帝亲离京师,
前往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探望一个废太子?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然而,
李世民的眼睛,却在那一瞬间,猛地亮了起来。
是啊!
去看看!
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所有的迷雾和烦躁。
尉迟敬德这个莽夫,
有时候却总能说出最合他心意的话。
那种开疆拓土、
快意恩仇的豪情,似乎又在他胸中复苏了。
李治的心猛地一沉,
他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提议对自己的威胁。
父皇若真的去了黔州,见到了大哥,万一……
万一旧情复燃,
那他这个太子,又当如何自处?
他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父皇!”
李治急忙出列,躬身行礼,言辞恳切,“父皇乃万金之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
“黔州路途遥远,瘴疠横行,况且,您若远离朝纲,恐对国政有所影响。”
“此事,怕是……不妥。”
他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表现了对父亲身体的关怀,又站在了国家大义的高度。
李世民刚刚亮起的眸光,果然又黯淡了几分。
李治说得对,
他是皇帝,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父亲。
他的一举一动,
都牵动着整个帝国的神经。
看到皇帝犹豫,尉迟敬德急了。
他本就看不惯朝堂上那些文官的拐弯抹角,此刻见太子也如此,更是憋不住。
“有啥影响不好的!”
他站起身,对着李世民一抱拳,声如洪钟。
“陛下,如今天下太平,四海臣服,谁敢在您眼皮子底下动乱?”
“咱们又不是去游山玩水,就当是去巡视南疆,微服私访,看看地方吏治,体察民间疾苦,这不是件天大的好事吗!”
他挠了挠头,又道:“再说了,咱们快马加鞭,又不是去打仗,带上最好的护卫,能有甚危险?”
“俺老黑这条命,随时都能给陛下挡刀子!”
尉迟敬德这番粗中有细的话,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李世民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
微服私访!
这四个字,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理由,一个足以向天下臣民交代的理由。
既能满足他作为父亲的私心,又能全了他作为君王的公义。
李世民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他缓缓站起身,
走到尉迟敬德身边,用力拍了拍他坚实的臂膀。
“敬德,知我者,莫若你啊。”
他转过身,
目光扫过长孙无忌、房玄龄,最后落在了脸色微微发白的李治身上。
那目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走回舆图前,
粗粝的手指在从长安到黔州的路线上重重一划。
“就这么定了。”
他一字一顿,
声音在殿中回响。
“明日,轻车简从,启程前往黔州!”
小说《李二懵了,我家老大开启工业革命》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