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的门房对林澈已是熟面孔,见他到来,立刻恭敬地引他入内。穿过几进院落,来到苏轼惯常会客的书斋“雪堂”。
还未进门,便听得堂内传来阵阵赞叹之声。
“妙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观此卷方知画圣之名不虚!”
“虽为摹本,然气韵生动,神采灼灼,几可乱真!”
林澈整了整衣冠,门房通报后,他迈步而入。
书斋内,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人均在,此外还有几位面生的文士,皆围在一张宽大的画案前,神情激动地欣赏着一幅长卷。
那画卷之上,八十七位神仙人物列队而行,衣袂飘举,璎珞飞扬,姿态万千。线条圆润遒劲,如莼菜条般流畅而富有弹性,将天衣的飘逸、仙人的雍容刻画得淋漓尽致。整幅画卷弥漫着一股庄严而又飞动的“神性”。
林澈的双眼,在踏入书斋的瞬间,便传来了前所未有的灼热感,仿佛被画中那股磅礴而精纯的“神韵”所吸引!
【检测到超高能量反应:‘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北宋精摹本’(A+级),蕴含极致‘艺术神韵’与‘信仰之力’,吸收可大幅提升精神力上限与感知精度,并有几率领悟‘意境临摹’能力。】
A+级!超越《淳化阁帖》的存在!而且可能领悟新能力!
“林小友!你来得正好!”苏轼一眼看到林澈,大喜过望,连忙招手让他上前,“快来看!此乃画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之摹本,乃宫中流出之珍宝,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众人给林澈让出位置。林澈凝神向画作看去,在异能加持下,他的视野仿佛穿透了纸张,不仅看到了笔墨的每一处精妙转折,更“看”到了那萦绕在画作之上、几乎凝成实质的璀璨“神韵”!那是由无数代人的惊叹、崇拜与信仰汇聚而成的能量,浩瀚而纯粹。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立刻吸收的冲动,仔细品鉴起来。结合现代美术理论和古代画论,他缓缓开口:
“此卷摹本,深得吴生‘疏体’之精髓。诸位请看,其线条并非一味求工,而是疏密有致,气势贯通。尤其这仙官衣带,寥寥数笔,迎风飞舞之态尽显,真可谓‘吴带当风’!更难得的是,摹者并非简单复制,自身亦具极高修为,于人物开脸、云气渲染处,融入了北宋的审美意趣,使古意与新韵完美交融。此卷,堪称下真迹一等的瑰宝!”
他一番点评,既有宏观气韵把握,又有微观笔法分析,更是点出了摹本自身的时代价值,听得在场众人,包括那画卷的主人——一位姓赵的宗室子弟,都频频点头,目露惊异。
“林小友之见,直指内核,鞭辟入里!苏某不如也!”苏轼抚掌赞叹,看向林澈的目光愈发欣赏。
那赵姓宗室也笑道:“久闻林公子慧眼,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黄庭坚捻须道:“林小友每每有惊人之语,发人深省。”
至此,林澈凭借其超凡的眼界和学识,彻底折服了在场众人,奠定了他在这个顶级圈子中“鉴赏大家”的地位。
观赏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期间,林澈趁众人不备,将带来的徽墨、歙砚和蔷薇露赠与苏轼,那蔷薇露的异香再次引来一片惊叹,苏轼爱不释手。
当众人意犹未尽地准备散去时,赵姓宗室却单独叫住了林澈。
“林公子,请留步。”
林澈心中一动,停下脚步。
赵宗室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此卷《八十七神仙卷》摹本,乃家父心爱之物。只是近日家父……需一味罕见的‘南海鲛人泪’为引配药,遍寻不获。听闻林公子常得海外奇珍,不知……可否代为留意?若有所获,不仅此卷摹本,府中其他珍藏,亦可供公子赏鉴,甚至……割爱相赠亦无不可。”
南海鲛人泪?林澈一愣,这显然是传说中的东西,现实中哪里去寻?但他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获得这幅A+级宝物的绝佳机会!古代人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对现代人未必是难题。
他面上不动声色,拱手道:“赵先生所托,在下定当留心。只是海外之物,飘渺难寻,需些时日。”
“无妨,无妨!只要有希望便好!”赵宗室大喜,又与林澈密谈片刻,约定保持联系,这才离去。
离开苏府,林澈心中已有计较。“南海鲛人泪”,无非是某种稀有的、类似珍珠或琉璃的、能在黑暗中发光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物体。在现代科技下,并非无法仿制!
他回到客店,沈文已在等候。
“公子,打听到了。《八十七神仙卷》摹本在汝南郡王赵宗晟府上,方才邀苏学士等鉴赏的,是其子赵仲璲。至于蔡攸那边,他近日似乎与皇城司的王勾当过往甚密,恐对公子不利。”
果然是他!汝南郡王赵宗晟,宋太宗曾孙,地位尊崇。而蔡攸与皇城司勾结,也在意料之中。
林澈吩咐沈文继续盯紧蔡攸动向,并给了他一些钱财,让他招募几个可靠的闲汉,扩大情报网络。
夜深人静,林澈没有立刻返回现代。他盘膝而坐,将心神沉入体内,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那枚代表着《淳化阁帖》的A级印记,开始吸收其中浩瀚的“历史道韵”。
不同于“文人意韵”的清灵,“艺术神韵”的飞动,这“历史道韵”厚重如山,磅礴如海,蕴含着王朝初兴的蓬勃与法度森严的气息。
能量滚滚涌入,他的精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凝练,感知范围不断扩大,对自身能量的控制也越发精微。
【吸收《淳化阁帖》‘历史道韵’(A级)成功!】
【精神力上限提升80%!感知范围扩大至方圆百米!】
【能量控制精度显著提高!穿越稳定性增强!】
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力量和更加清晰的时空坐标,林澈目光坚定。
蔡攸的威胁如芒在背,赵王府的机遇近在眼前。他需要尽快返回现代,一方面设法制造“南海鲛人泪”,另一方面,也要为可能到来的冲突,准备更多的“底牌”。
他看了一眼窗外汴京的月色,下一次归来,他将更有底气,面对这千年古都的风云变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