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文学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完结版《重生农家:我命由我不由天》章节目录在线阅读

重生农家: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者:祢猜我猜你猜不猜

字数:203968字

2025-10-25 08:51:51 连载

简介

重生农家: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脑洞小说,作者祢猜我猜你猜不猜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周承渊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总字数达到203968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

重生农家:我命由我不由天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回到那间狭小破败的卧房,周承渊几乎是瘫倒在土炕上,胸膛剧烈地起伏着,额头的冷汗浸湿了散乱的鬓发。后山之行看似短暂平缓,对他这具久病之躯而言,却不啻于一场耗尽心力体力的远征。然而,与身体极度疲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眼中那簇未曾熄灭、反而越发明亮的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几乎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姿态,将怀里那个用旧布包裹着的东西取了出来。布包沾了些泥土和草屑,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在他眼中,却重若千钧。

沈玉娘端来温水,伺候他擦去脸上的虚汗,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频频落在那布包上,欲言又止。她心中的疑虑如同藤蔓般疯长,实在不明白丈夫为何对这几把寻常的野草如此看重。

周承渊喘息稍定,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示意沈玉娘将布包打开。旧布摊开在炕沿,露出里面形态各异的植物:有叶片椭圆、叶脉平行的车前草,有顶着残存黄色花球、根系粗壮的蒲公英,有茎秆方形、散发着清冽气味的薄荷,还有叶片肥厚、形似马齿的马齿苋。

“玉娘,把招娣、盼娣也叫过来。”周承渊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稳。

沈玉娘愣了一下,虽不明所以,还是将正在门外角落安静玩耍的两个女儿唤了进来。招娣和盼娣怯生生地站在炕边,两双清澈又带着些许惶恐的大眼睛,不解地望着父亲和炕上那些奇怪的野草。

周承渊的目光扫过妻女三人,她们脸上相似的迷茫和担忧,让他心中微涩,却也更加坚定了要做些什么的念头。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吐字更清晰些。

他先拿起一株车前草,指着那独特的平行叶脉,缓缓道:“这个,叫车前草。”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叶片,“记住它的样子,叶子是这样,叶脉是这样长的。书上有记载,这东西……或许能帮着止咳、化痰。”

接着,他又拿起蒲公英,指着那已经有些干瘪的花球和折断后流出白色乳汁的根茎:“这是蒲公英。能清热……解毒。”他尽量使用书上看来的、相对简单的词语。

然后是薄荷,他让招娣凑近些闻了闻那特殊的清凉气味:“这个,叫薄荷。若是觉得头晕、发热,或许能用上一点。”

最后是马齿苋,他捏了捏那肥厚的叶片:“这个,马齿苋,书上说能凉血,或许……对止血有些微用处。”

他一株一株地讲解着,语速很慢,不时因为气短而停顿咳嗽。他的讲解谈不上详尽,更谈不上专业,只是将他脑海中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结合眼前实物的特征,笨拙地复述出来。

沈玉娘听得怔怔的。她看着丈夫那异常认真的神情,听着那些从未听过的、关于野草“功效”的说法,心中充满了将信将疑。这些不过是田间地头、山坡水边随处可见的杂草,村里谁没见过?穷苦人家青黄不接时,也会挖些蒲公英、马齿苋的嫩苗充饥,可从没听说过它们还能治咳、清热、止血?这……这能信吗?

她看着周承渊苍白瘦削、却因这份专注而显得有些陌生的侧脸,那句“书上记载的”似乎成了他所有行为的依据。她不懂书,但她知道读书人在村里是受人尊敬的,书上的话,总该有些道理吧?尽管这道理听起来是那样的匪夷所思。

怀疑归怀疑,但她并没有出言反驳,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屑。多年的顺从,以及内心深处对丈夫或许真能找到一线生机的微弱期盼,让她选择了沉默和跟随。

招娣年纪稍长,听得似懂非懂,但父亲如此郑重其事地教她们辨认这些“草”,让她隐隐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她睁大眼睛,努力记住父亲说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草的样子。盼娣则更懵懂些,只是觉得爹爹今天说话的样子和平时不太一样,让她不那么害怕了。

“以后……若有机会,在外面看到这些,可以小心采些回来。”周承渊看着妻女,尤其是沈玉娘,叮嘱道,“但要认清,莫要采错了。尤其是……莫要让旁人知晓。”

最后一句,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谨慎。

沈玉娘看着丈夫眼中那不容错辨的认真和期盼,心头一软,那点疑虑被压了下去。她点了点头,低声道:“嗯,我晓得了。”

周承渊又将目光投向两个女儿,招娣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力点了点头,盼娣见状,也懵懵懂懂地跟着点头。

“好。”周承渊似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出的笑意。那笑意驱散了些许他眉宇间的病气和阴郁。“这些……需要清洗一下,把泥土去掉,根须也要理干净。然后……摊在通风处阴干,莫要暴晒。”

他根据那本杂书上零星的、关于草药处理的记载,给出指示。

沈玉娘不再多问,她拿起那包草药,又唤了两个女儿帮忙,找来一个破旧的瓦盆,舀了清水,就着昏暗的光线,开始小心翼翼地清洗起来。她动作轻柔,生怕弄坏了这些被丈夫寄予厚望的“草药”。招娣在一旁帮忙递送,盼娣也蹲在旁边,好奇地看着母亲和姐姐忙碌。

周承渊靠在炕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妻子低头认真清洗的侧影,女儿们在一旁专注帮忙的小模样,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混合了泥土、清水和草药特有气息的味道……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与他记忆中前世的孤寂冰冷截然不同的画面。

这不是他一个人躺在病榻上的绝望挣扎,也不是沈玉娘独自背负一切的辛酸无奈。这是他们这个小家庭,第一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许渺茫,或许荒诞,但确确实实是为了他的病情,为了这个家的未来——而进行的第一次笨拙的“合作”。

没有言语的激励,没有明确的分工,但一种微妙的、名为“共同承担”的纽带,似乎在无声无息中,于这破败的屋子里悄然滋生、缠绕。

他看着沈玉娘将那几株薄荷仔细理好,看着招娣学着母亲的样子,将蒲公英根部的泥土一点点抠掉,看着盼娣伸出小手,想去触摸马齿苋肥厚的叶片又被姐姐轻轻拉开……

心中那股因为病痛和处境而生的冰冷绝望,似乎被这平凡而温暖的画面融化了一角。

希望,或许并非遥不可及。它可能就蕴藏在这不起眼的野草之中,蕴藏在这笨拙的初次合作里,蕴藏在这暗流涌动之下,悄然点亮的第一盏微弱的灯火之中。

这初次收获,收获的不仅仅是几株可能有些许用处的草药,更是一种于绝望中萌生的、名为“行动”与“希望”的种子。他知道,这条路必然艰辛,但他已然踏出了第一步,并且,不再是孤身一人。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