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悬疑灵异小说,那么这本《警校毕业,我能听见尸体说话》一定不能错过。作者“小刃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凌云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主要讲述了:整理卷宗是一件极其枯燥的活。凌云花了整整一夜,将两个案子的所有材料,从报案记录到现场勘查照片,从法医报告到每一份讯问笔录,全部重新梳理、归档、交叉比对。他没有用任何“能力”。只是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看…

《警校毕业,我能听见尸体说话》精彩章节试读
整理卷宗是一件极其枯燥的活。
凌云花了整整一夜,将两个案子的所有材料,从报案记录到现场勘查照片,从法医报告到每一份讯问笔录,全部重新梳理、归档、交叉比对。
他没有用任何“能力”。
只是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看,一点点记,再一点点用逻辑串联起来。
直到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才将打印出来的,厚厚一沓报告整理整齐。
刘国栋来得很准时。
他什么也没问,只是拿起了报告,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看。
办公室里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许久,他看完了最后一页。
“错别字一个。”
刘国栋把报告放在桌上。
“‘嫌疑人’的‘嫌’,你打成了‘谦虚’的‘谦’。”
凌云的后背瞬间绷紧。
他准备接受新一轮的训斥。
“去法医中心,把便利店案的正式尸检报告取回来。”
刘国栋却只是端起了自己的搪瓷缸。
“然后,把这个字改了,重新打印一份。”
凌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是。”
他站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
市局法医中心在主楼的负一层。
走廊里的空气常年弥漫着一股福尔马林与消毒水混合的特殊气味,冷飕飕的,能钻进人的骨头缝里。
凌云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
他走到一间挂着“解剖室”牌子的房间门口,敲了敲门。
门开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女人走了出来。
她很高,身形清瘦,头发利落地盘在脑后,只露出两只平静的眼睛。
顾悦。
市局最年轻的主检法医。
她摘下口罩,露出一张素净的脸,上面没什么表情。
“凌警官?”
“顾法医,我来取‘5.14’抢劫杀人案的正式报告。”
凌云说明来意。
顾悦点点头,转身从旁边档案室里取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递给他。
“都在里面了。”
“谢谢。”
凌云接过纸袋,入手冰凉。
他转身准备离开。
“凌警官。”
顾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凌云停下脚步,回头看她。
走廊里的灯光是冷白色的,照在顾悦的白大褂上,让她整个人都透着一种疏离感。
“上次的溺水案,你好像特别关注死者指甲缝里的东西?”
她问得非常随意。
凌云的心脏却漏跳了一拍。
他手里的牛皮纸袋,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紧了一些。
“现场初步判断是自杀,但总要排除所有他杀的可能。”
他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指甲缝是常规检查点,不是吗?”
顾悦没有反驳他。
她只是继续用那种平静的,不带任何情绪的腔调说下去。
“这次便利店的案子也一样。”
“你在电话里,好像事先就知道,凶手碰过货架上的香烟。”
走廊里的冷气,仿佛瞬间又低了好几度。
凌云感觉到自己的后颈有些发凉。
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把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而且还是一个法医。
一个只相信证据和数据的科学工作者。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寻找着最合理的解释。
“溺水案,是基于现场情况的合理推测。”
“死者衣着整齐,没有搏斗痕迹,但现场环境复杂,不排除有细微的挣扎。”
“这是刑侦的基本逻辑。”
他说得很慢,确保每一个字都无懈可击。
“至于便利店的案子……”
他顿了顿。
“只能说是运气好。”
“我让同事排查所有被触碰过的物品,香烟只是其中之一。”
“恰好,它就是关键物证。”
他说完,看着顾悦。
顾悦也在看着他。
她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那双属于法医的眼睛,带着一种天然的审视感。
仿佛在分析一具不会说话的尸体,试图从最细微的组织结构里,找出真实的死因。
凌云不喜欢这种感觉。
这让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伪装,都可能被层层剥开。
“运气。”
顾悦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很厉害的推测。”
她没有再追问下去。
也没有说信,或者不信。
她只是重新戴上口罩,冲他点了下头,便转身回了解剖室。
厚重的铅门在凌云面前缓缓关上,隔绝了一切。
走廊里又恢复了死寂。
只有那股消毒水的味道,似乎比刚才更浓烈了。
凌云站在原地,很久没有动。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报告。
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让他混乱的思绪,慢慢变得清晰。
他一直以为,自己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刘国栋那样的老刑警,接受自己提供的“线索”。
是如何将那些凭空出现的信息,合理地包装成逻辑推理的产物。
直到此刻,他才发觉自己错了。
真正危险的,不是那些持怀疑态度的老警察。
而是顾悦这样的人。
她们不关心你的动机,不理会你的说辞。
她们只相信数据,相信逻辑,相信那些无法被常规科学解释的“异常点”。
一次是推测。
两次是运气。
那第三次,第四次呢?
他不可能永远都这么“幸运”。
凌云吐出一口浊气,转身沿着来路往回走。
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一下,又一下,敲击着他紧绷的神经。
他必须更加小心。
更加谨慎。
在找到下一个线索时,他需要设计一套更完美的逻辑闭环。
一套连顾悦这样的专业人士,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的逻辑。
回到办公室,气氛已经恢复了正常。
同事们各自忙碌着,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凌云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电脑。
他没有立刻去修改报告上的那个错别字。
而是将顾悦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原封不动地打了上去。
溺水案的指甲缝。
便利店案的香烟。
他盯着屏幕上的这两行字,开始复盘。
他试图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在这两个案子里的行为。
然后,他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他的“推测”,太精准了。
精准得……缺少了试错的过程。
一个正常的刑警,在没有明确线索的情况下,会提出很多种可能性。
查指甲缝,查口腔,查衣物纤维,查鞋底泥土。
查所有被碰过的商品,查监控,查收银记录。
这是一个庞大的,发散性的排查过程。
而他,每一次都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给出了最接近真相的那个点。
这在追求效率的刑侦工作中,是优点。
但在一个追求逻辑严谨的观察者眼中,却是最大的疑点。
就像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直接写出正确答案,却没有留下任何演算的草稿。
一次两次可以说他是天才。
次数多了,只会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提前拿到了答案。
凌云靠在椅背上。
之前那种刚刚落回地面的踏实感,消失了。
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危机感,笼罩了他。
他必须做出改变。
(2468字)
小说《警校毕业,我能听见尸体说话》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