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新书老祖动手主角是朱棣朱元璋,主要讲述了:朱标能说出这番话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他这些天同样在读大明历朝历代的密卷,在他看来,大明中后期之所以会出现国力衰弱,最终走向覆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程朱理学。这个从南宋传下来的学说和思想,根本就支撑不起大一…
《老祖动手》免费试读第56章 读圣贤书,哪有赚银子重要?
朱标能说出这番话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他这些天同样在读大明历朝历代的密卷,
在他看来,大明中后期之所以会出现国力衰弱,最终走向覆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程朱理学。
这个从南宋传下来的学说和思想,根本就支撑不起大一统王朝文人士大夫那种家国情怀。
也正是因此,大明中后期才会出现那么多自私自利的儒生。
他觉得他作为大明太子,未来的储君,是有责任改变这一现象,让大明脱离程朱理学这一摊泥沼的。
所以他说的这一番话可谓是情真意切。
安然、崔亮、詹徽等文官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不由闪过一丝复杂。
大明能有这么一位志向远大的太子,对于他们所有文官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但若是让大明变得强盛,要以废除程朱理学,以东南一地大乱为代价,说实话,对于学了一辈子程朱理学的他们来说,一时之间还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陛下、太子殿下,科举考试考纲事关重大,微臣以为还是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刑部尚书开济当堂跪倒,满是忧国忧民道。
“请陛下、太子殿下慎重,徐徐图之。”
有开济带头,剩下的所有文官全部出列,跪倒了一地。
“你们……!”朱标脸上表情满是失望,他没想到这种明显利国利民的事情,竟然会遭到文臣的一致反对。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却并没有多少意外,他对于文人这种又臭又硬的性格可谓知之甚深。
“陛下,要不直接票拟吧?”
李善长在旁边提醒道。
如今包括内阁和武勋都支持太子,只有这些文臣反对,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如今的大明可还远没到文臣当家做主的时候。
但出乎李善长预料的是,一向独断专行的皇帝陛下这一次却是摇了摇头。
“既然是开会,就要让所有人说话,而不是如此粗暴的压制不同意见。”
朱元璋说到这里,这才看向跪了一地的文臣道:“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陛下,如今的东南乃是我大明的赋税重地,大明一半以上的粮草出自东南,若是贸然更换科举考题,东南士绅必定心生不满,若是一旦出了什么乱子,恐怕会影响北伐的进度。”
“陛下,要知道北方可是还有北元还在虎视眈眈呢!”
“那些游牧民族才是我们如今最大的敌人啊。”
开济忧心忡忡的道。
“陛下,下官出身东南,对那里更了解一些,那里治学氛围极其浓郁,有很多儒生一辈子都在研读孔孟,以朱子为精神领袖,一直在期待着朝廷能够开科取士,有朝一日能以自身所学报效朝廷,若是朝廷贸然否定程朱理学,那就是对他们一辈子的否定,这是否太过残忍了。”
礼部尚书崔亮也情真意切的开口。
朱元璋闻言,不由笑了起来。
他从大明建立开始,就清楚的知道东南那些士绅的影响力有多大。
因为在大明建立之初,大明在地方上州府县这一级的官员几乎全都出自东南。
确切的说是元朝时期的官员换了一身官袍而已。
就连宋濂和刘基都是如此。
要不然也不会有可以和淮西党抗衡的浙东集团。
而且他也不得不用这些人,毕竟不用他们,这偌大的大明朝就没人治理,他总不可能还用蒙古人来治理大明。
这也是为何在明初,地方上贪腐屡禁不止的原因。
并非是他定下的律法不够严酷,实在是这些人本就是贪官污吏。
而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整治,那些来自前朝的蠹虫已经被他清除、替换了一大半,东南士绅的声音在朝廷之中自然也小了不少。
但这并不代表其力量就弱小了。
相反只要程朱理学还在,只要江浙还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那么江浙对朝廷的影响力就会一直存在。
开济、崔亮显然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他们此刻说话,可并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还代表了整个东南士绅。
那些人绝对明白程朱理学对他们的重要性,因为只要朝廷依然靠程朱理学选才,那么就算朱元璋把现在江浙地区的士绅杀光,等过个三四十年,那里依然是大明最大的地方势力集团。
而且会越发仇视大明。
这是他们敢于和朝廷对抗的底气所在。
这也是在原本历史上朱元璋在年老力衰之后不得不和江浙士绅妥协,让他们围拢在朱允炆身边的原因。
毕竟他一个人就算再厉害,也抗拒不了大势。
不过现在可不同了,如今手握国运石的他,所行之事,就是天下大势。
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似笑非笑的开口道:“那如果咱允许放开海禁,让东南百姓士绅出海经商呢?”
“开海?”
安然闻言一惊!
“陛下是说要放开海禁?”
“没错!”
“咱准备在推行科举改革的同时,全面放开海禁,允许东南沿海的百姓下海,允许那些士绅组建船队,下南洋经商。”
听朱元璋这么说,安然和崔亮都不由心里一动。
如今的海禁政策,可不是后世大明朝形同虚设,东南商人光明正大走私贸易时的海禁。
在朱元璋治下,海禁政策被极其严格的执行,甚至沿海三四十里都被化为了禁区,谁敢靠近便直接格杀勿论。
现在无论是谁,只要敢走私,那是必定满门抄斩的。
而朱元璋之所以设置这个政策,除了因为要封锁张士诚逃入海上的残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压制东南沿海从南宋开始就异常繁华的商业活动。
在老朱看来,士农工商,商乃贱业,不事生产,却倒买倒卖,囤货居奇,坑害百姓。
他这一辈最痛恨的是贪官污吏,第二痛恨的就是商人。
正是因此,海禁政策也就应运而生了。
但这个政策可是真的坑害了整个东南,毕竟从南宋到元朝,中枢对地方的管辖都很弱,这就造成了整个东南极其繁荣的出海商贸活动。
特别是下南洋,在这宋元时期可是非常赚钱的一件行当,很多大明沿海的士绅都有船队,把瓷器、丝绸、茶叶这些硬通货拉到海外,换取各种香料、白银,每一次出海几乎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但自从大明建立,朱元璋实行海禁,这一条财路算是彻底断了。
这也是那些地方士绅对大明朝廷不满的原因之一。
如果朝廷能放开海禁,那东南的士绅绝对会高呼皇帝万岁,举双手双脚赞同。
即便因此要废掉程朱理学,相信一大部分士绅也会捏着鼻子认下的。
毕竟洪武大典依然还是儒学范畴,他们依然还可以借此考取功名,只是没有了之前的优势而已,但开海之后他们能赚取的银子可就要比之前多的多了。
读圣贤书虽然重要,但赚银子显然更重要一些。
小说《老祖动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