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成流民,朱元璋连夜认亲这书“丹丹顶鹤”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讲述了朱夜徐妙依的故事,看了意犹未尽!《大明:穿成流民,朱元璋连夜认亲》这本连载的两宋元明小说已经写了212201字,最新章节第14章。主要讲述了:第20章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小轿,悄无声息地从皇城的偏门被抬进了谨身殿的后殿。朱夜从轿子里出来,抬头看了一眼这座在夜色中显得愈发威严的宫殿,心中百感交集。上一次来这里,他是阶下囚,跪在…

《大明:穿成流民,朱元璋连夜认亲》精彩章节试读
第20章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小轿,悄无声息地从皇城的偏门被抬进了谨身殿的后殿。
朱夜从轿子里出来,抬头看了一眼这座在夜色中显得愈发威严的宫殿,心中百感交集。
上一次来这里,他是阶下囚,跪在百官之前,为自己的性命辩白。
这一次,他却是被皇帝私下召见的“皇商”,享受着连许多一品大员都没有的待遇。
人生际遇之奇妙,莫过于此。
“朱皇商,请吧,陛下在里面等您。”一个老太监躬着身,声音谦恭。
朱夜点了点头,跟着他走进了那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大殿。
殿内,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反而有些空旷和朴素。只点着几根粗大的牛油蜡烛,将一个苍老的身影映照在御案之后。
“草民朱夜,叩见陛下。”朱夜跪倒在地,行了大礼。
“起来吧,赐座。”朱元璋的声音,比在奉天殿时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随和。
一个小太监立刻搬来一个锦墩,放在御案不远处。
“谢陛下。”朱夜起身,小心翼翼地坐了半个屁股。
他知道,皇帝越是随和,就越是要小心。
“咱听说,你最近,又搞出了不少新花样啊。”朱元璋开门见山,手里把玩着一块深色的“军用皂”。
“回陛下,草民只是做了些小本生意,糊口饭吃。”朱夜低着头,不敢去看皇帝的眼睛。
“糊口饭吃?”朱元璋哼了一声,“你这口饭,怕是比咱这个皇帝吃得都香吧?郁新那个铁公鸡,都快把你夸上天了。说你主动上缴三成利,为国库分忧,是天下商贾的楷模。”
“草民不敢。能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尽力,是草民的本分。”
“说得好听。”朱元璋将肥皂放下,拿起桌上另一份奏章——正是朱棣的那份加急军报,“咱的四儿子,也把你夸上了天。说你的千里镜,是军国利器;说你的军用皂,是体恤将士的神物。还嚷嚷着,要咱给你请功呢。”
朱夜的心,猛地一紧。
他知道,正题来了。
“草民惶恐。草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不敢领功。”
“哼,你倒是不贪心。”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朱夜,咱今天叫你来,不跟你绕圈子。咱就想问问你,你到底是什么人?你脑子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从哪儿来的?”
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直击朱夜的灵魂深处。
他知道,这是他今天必须要过的一关。
他的来历,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最大的破绽。
他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组织语言。
然后,他抬起头,迎向了朱元璋的目光,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陛下,您相信这世上,有托梦之说吗?”
“托梦?”朱元璋眉头一皱。
“是。”朱夜点了点头,开始讲述一个他早已在心中演练了无数遍的故事,“草民本是河南一介孤儿,大灾之年,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有一夜,草民高烧不退,昏死过去。在梦里,草民见到了一个白胡子老神仙。”
“那老神仙说,他看我可怜,也看我大明百姓受苦,便传了我几样本事。这制镜之法、制皂之术,都是他在梦里手把手教给我的。”
“他还给了我一本奇书,上面记载了许多经世济民的道理,和一些闻所未闻的奇技淫巧。他说,让我用这些本事,上报君恩,下安黎民。”
“草民醒来之后,高烧竟退了。梦里的一切,都记得清清楚楚。草民不敢怠慢,这才一路南下,来到金陵,想凭着神仙所授之法,闯出一番事业,也不负神仙嘱托。”
这个故事,很荒诞,很离奇。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解释。
遇仙,托梦,神授。
历朝历代,多少奇人异事,最后不都是归于此道?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等朱夜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哦?还有这等奇事?那神仙,可曾告诉你,他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神仙不曾透露名讳。只说他来自海外仙山,游戏人间。”朱夜答道。
“海外仙山……”朱元璋慢慢地重复着这四个字,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当然不全信朱夜的鬼话。
但这个解释,却也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他不需要知道朱夜真正的来历,他只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来解释朱夜身上那些无法解释的秘密。
“神仙托梦”之说,正好。
“既然是神仙所授,那你那本奇书,可否给咱看看?”朱元璋又问道。
朱夜摇了摇头:“回陛下,那本书,在草民脑子里。神仙说,天机不可泄露,只能由草民一人得知。”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朱元璋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这小子,真是滑得像条鱼。”
他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了。
他站起身,走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那是一张《大明混一图》。
“朱夜,你过来。”他招了招手。
朱夜连忙起身,走到地图前。
“你跟咱说说。”朱元璋的手在地图上从辽东划到云南,再划到西域,“我大明如今四海升平,国力鼎盛。但在咱看来,还是有很多的麻烦。”
“北有鞑靼残元,时时骚扰边关;西有各部林立,互不统属;南有蛮夷作乱,瘴气遍地。”
他的手指最后点在了地图东南角那一片汪洋大海上:“而这东边,是大海。咱下了禁令,片板不得下海。可那些倭寇,还有那些没了活路的海商,依旧是屡禁不止,成了心腹大患。”
他转过头,看着朱夜:“你,既然得了神仙指点,那你跟咱说说,这些麻烦,该怎么解?”
朱夜的心,狂跳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皇帝不关心他是不是真的遇到了神仙,他关心的是,这个“神仙”能不能帮他解决实际的问题。
他要的,是朱夜的“经世济民”之才。
朱夜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的地图。这张他看了无数遍的地图,此刻在他的眼中,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
他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疆域和版图,而是一个个跳动的经济命脉,一条条流淌着财富的黄金水道。
“陛下。”他开口了,声音沉稳而有力,“草民以为,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钱’字。”
“北伐鞑靼,要钱;安抚西南,要钱;开垦南疆,更要钱。朝廷的国库,就这么多。处处都要用钱,自然是捉襟见肘。”
“而解决的法子,也只有一个字——”
“钱!”
“去赚钱!去赚我们以前,从来没赚到过的钱!”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片蔚蓝的大海上:“陛下,您知道,在这片大海之外,有多大的世界吗?”
“您知道,我们大明的一船丝绸、一船瓷器,运到那些化外之邦,能换回多少金子和银子吗?”
“您知道,那些所谓的‘倭寇’为何屡禁不止吗?因为海上的利润,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堵,是堵不住的。自古以来,因势利导,才是上策!”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眼中光芒闪烁。
朱夜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草民恳请陛下,开海禁!”
“但不是完全放开!而是,由朝廷主导,设立市舶司,组建官方船队!我们自己,去赚那个钱!”
“我们用官方的船队,去南洋,去西洋,用我们的瓷器、丝绸、茶叶,去换回他们的香料、宝石、黄金!一条船出去,十条船的财富回来!”
“有了钱,北伐的军费,有了;赈灾的粮食,有了;我们甚至可以组建一支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让那些倭寇闻风丧胆,让他们看到我大明的龙旗,就望风而逃!”
“到那时,万国来朝,四海宾服。我大明,将成为这片大地上,真正永不落日的太阳!”
朱夜说完,整个大殿一片死寂。
小说《大明:穿成流民,朱元璋连夜认亲》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