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是一本十分耐读的都市日常作品,围绕着主角李建军赵兰英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海天一色丽人行。《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连载,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19263字。
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电台的晨光比往常更热闹些,播音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地跳着,像是也在凑节目开播的热闹。李建军刚把兰英送来的玉米粥放在播音桌角,就看到导播老张抱着一摞信封跑进来,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堆在桌上像座小山。
“小李,你可火了!”老张把信封往桌上一放,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这是昨天收到的听众来信,比上周多了三十多封,还有两封是邻县寄来的,说听了你的节目,想问问大棚蔬菜咋种!”
李建军心里一暖,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封上写着“南河村 王丽 寄给李建军主播”——是上次那个想轻生的女生。他拆开信,里面的信纸是作业本撕下来的,字迹工工整整:“建军哥,我现在在县妇女培训班学缝纫,老师说我学得快,下个月就能去县城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赚二十八块!我爹娘不骂我了,还帮我收拾了行李,谢谢您当时救了我,我以后肯定好好干活,不让您失望……”
他握着信纸,指尖有点发颤,摸了摸兜里的玩具麦克风——仿佛能听到王丽写信时的心声,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再也没有之前的绝望。这时,导播室的红灯亮了,老张比了个“热线”的手势:“第一个热线,是北河村的,说是之前跟你聊过修收音机的。”
李建军赶紧按下接听键,笑着说:“您好,这里是《农村天地》,我是李建军。”
“建军哥!是我,王小强!”电话那头传来个清亮的男生声音,比上次打电话时精神多了,“我现在在县城的无线电修理铺当学徒,老板说我学得快,昨天还让我独立修好了一个收音机!我爹娘昨天来县城看我,给我带了鸡蛋,说之前错怪我了,谢谢您当时没放弃我!”
李建军的眼眶有点热,握着麦克风的手更稳了:“小强,恭喜你!好好学手艺,以后修好了收音机,说不定还能帮电台修设备呢!”他“听”到王小强的心声,满是雀跃:“我以后要赚很多钱,给爹娘盖新房子,还要跟建军哥一样,帮需要帮忙的人!”
挂了王小强的电话,热线就没断过——有问小麦冬灌后咋施肥的,李建军就说“用腐熟的羊粪,撒在麦垄间,既保温又肥田”;有问果树剪枝后咋防冻的,他就教“在树干上涂白石灰,再包层草绳,比买防冻药划算”;还有个老乡说家里的母猪下崽了,想给小猪起个名,问能不能叫“建军”,逗得李建军和老张都笑了。
节目播到一半,王调音师突然从调音台那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字:“小李,你刚才说的羊粪施肥法,我记下来了,我老家的亲戚种小麦,正愁施肥的事,回头我跟他说说。还有,台长刚才打电话来,说你的节目听众反馈好,让你下周去参加县里的先进工作者座谈会。”
李建军愣了一下,没想到还能去参加座谈会——他刚转正没多久,之前想都不敢想能得到台里的认可。他赶紧道谢,王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谢,是你自己做得好。你接地气,懂农民,这才是《农村天地》该有的样子。我跟台长建议了,以后给你的节目加十分钟时长,多跟听众聊聊家常,比光讲技术管用。”
李建军心里满是感激,看着播音室里的红灯,听着热线里老乡们熟悉的乡音,突然觉得之前跑村子、熬半夜写稿子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刚重生时的绝望,想起创业失败的狼狈,再看看现在——有喜欢的工作,有支持他的家人,有认可他的听众,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却又真实得触手可及。
中午休息时,李建军刚走出电台大门,就看到两个老乡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布包,看到他来,赶紧迎上来:“你是李建军主播吧?俺是东河村的,俺家种了三亩苹果,听了你的节目剪枝,今年结的果子比去年多了一半,俺特意给你带了点苹果,你尝尝!”
李建军赶紧推辞,老乡却硬把布包塞给他:“你别客气,这是俺们的心意!要是没有你,俺家的苹果还不知道要减产多少呢!以后你的节目,俺天天听,还让俺儿子也听,学种地的本事!”
他握着沉甸甸的布包,苹果的清香透过布缝钻出来,心里暖烘烘的。这时,他看到二柱从旁边走过,手里攥着个半导体收音机,正贴在耳朵上听,里面传来的正是《农村天地》的结尾曲。二柱看到他,脸一下子红了,赶紧把收音机揣进兜里,嘴里嘟囔着:“俺……俺就是随便听听,没啥好听的。”
李建军“听”到他的心声,满是嫉妒:“李建军这小子咋就火了?听众都喜欢他,兰英也跟他领证了,俺咋就啥都没有……”他没戳破二柱,只是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往家走——他知道,与其跟二柱计较,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节目上,放在帮老乡解决问题上。
回到家,兰英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看到他手里的苹果,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老乡给你的?肯定很甜吧!”她拿起一个,用衣角擦了擦,咬了一口,笑着说:“真甜!比供销社买的还甜!建军,你看,你的节目越来越受欢迎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喜欢的。”
李建军坐在石凳上,看着兰英吃苹果的样子,阳光洒在她的头发上,泛着淡淡的金光。他把参加座谈会的事跟兰英说了,兰英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我给你做件新衬衫,你穿去开会,肯定精神!”她的心声里满是骄傲:“俺家建军真厉害,不仅能当主播,还能当先进工作者,以后俺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下午,李建军没去电台,而是骑着自行车去了北河村——他答应王小强,要去看看他在修理铺的情况。修理铺在县城的老街上,门口挂着“诚信修理”的木牌,王小强正蹲在门口修收音机,手里的螺丝刀转得飞快。看到李建军来,王小强赶紧站起来,笑着说:“建军哥,你咋来了?快进来坐!”
修理铺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看到李建军,赶紧递上杯茶水:“你就是李主播吧?小强跟我说起你好多次了,说你是他的救命恩人。这孩子聪明,学得快,以后肯定有出息!”
李建军跟老板聊了会儿,又鼓励了王小强几句,才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路上,他看到不少老乡手里拿着半导体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正是《农村天地》的重播,有人还跟着节目里的建议,讨论着自家的庄稼该咋管。他心里满是感慨——他做的不只是一档节目,更是在帮老乡们把日子过红火,这比赚多少钱都有意义。
晚上,李建军和兰英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手里拿着听众来信,一封封读着。兰英帮他把重要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准备下周节目时解答;李建军则琢磨着,下周去东河村看看苹果的长势,再跟老周叔聊聊果树施肥的事,争取给听众带来更实用的知识。
“建军,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办个听众见面会?”兰英突然说,眼睛里满是期待,“让老乡们都来,跟你聊聊种地的事,也跟你说说话,多好啊!”
李建军心里一动,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好啊!等我参加完座谈会,就跟台里提,说不定台长会同意呢!到时候,咱们让老乡们带点自己种的粮食、水果,大家一起聊聊天,尝尝彼此的收成,多热闹!”
兰英笑着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槐树上的叶子在晚风中轻轻晃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得像兰英绣的喜帕。李建军握着兰英的手,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农村天地》的热度才刚刚冒头,他和兰英的幸福生活也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他们会像地里的小麦一样,迎着阳光,慢慢长大,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睡前,李建军把老乡送的苹果放在床头,又把听众来信和结婚证、喜帕放在一起,小心地收进木盒里。他摸着木盒,能感受到里面的温度,像是感受到了老乡们的心意,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温度。他知道,只要他坚持接地气、懂农民,《农村天地》就会越来越火,他和兰英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在这个崭新的年代里,活出属于他们的精彩。